突然间,“佛系青年”成为2017年的岁末的热词。所谓“佛系青年”,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借这个符号,讲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最近人民日报也关注了“佛系青年”。“佛系青年”,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双11”,抢着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佛系青年”的最大特点“云淡风轻、浑不着意,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为此,有人说,这是生活节奏快、事业追求高、精神压力大成为常态下,青年人寻求释放的一种“极简主义”;也有人担忧,这样的青年不求进取、丧失原则、碌碌无为,会不会成为可悲的下一代?
仔细揣摩中国“佛系青年”的表象,不难看出他们兴许是误读了儒家“中庸”的“执两用中”的“中”,认为“中”是不偏不倚,凡事站“中”则安逸无事,免去“竞争”之累。其实彼“中”非此“中”。“执两用中”的“中”是尽力寻找到处理问题最适合的方法的意思。所以,在我看来,“佛系青年”当前最亟待添加的是目标意识,拼搏精神。
必须坚信一条:努力是永远的主题,美好生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天上不会掉馅饼”,终日碌碌,轻轻松松是等不来美好生活的。越是竞争激烈,发展的步伐越是快速,越要及时抓住时机去奋斗。人可以在细枝末叶上“佛系”些,但要肯于在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上,花心思、注精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成为一个有志有为者。一句话,守住走心的地方,绝不淹没于人潮、迷失掉自我。(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