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假若我是柳传志,我也会为湖畔大学正名
2017-11-22 08:1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柳传志恐怕没有想到,自己显露真情的一篇文章却成了10+的爆款文,成了吸引了大量流量的风口。仁智各见,透过现象看本质,湖畔大学的校董柳老师在讲授了“第一课”,与学员近距离接触后,整个人生观、价值观都近乎于发生了变化。从他热情洋溢、不吝赞美的词“正名文章”中,不难解读出其内心欣喜、复杂、无奈的况味。

    为何正名,怎么正名,拿什么正名,是柳传志埋藏在内心的一心结,也是其无比期待的一种诉求。正名湖畔大学不是东林党,也为企业家地位未定论正名。企业家是这个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人文情怀、社会责任、公共担当的践行者。企业家情怀同样可以志存高远,有担当、有作为的企业家,必须去掉“为富不仁”的标签。

    侵淫商场数十年,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柳传志于企业家的社会价值与公众评价,同其实际的地位巨差异,内心难免于耿耿于怀。1978年之后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一批批因外部不确定性因素而倒下。王健林就曾经说过,中国民营企业地位太低,想为民企正名。自古以来,士农工商的阶级分层之中,商人的地位都处于最低层。“朝廷贵农,而不乐于耕;朝廷贱商,而人日趋人市,则以为商贾之利胜于农也。”(《恰青堂诗文集》卷一)。即便是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商人的地位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一度,经商行为作为“资本主义“的尾巴,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而在企业家内部,国有和民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传统的轻商观念的延续,让公众对企业家带有某种天然的偏见,加上所谓的“原罪论”的社会性共识,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环境还有待补强。商场的激烈竞争已让企业家们筋疲力尽,然而其价值未能得到承认,企业家人文情怀与企业精神被外界误解,甚至被扣上各种政治化、污名化的帽子,不免让人悲从中来。明明是立志于培养拥有“新商业文明与企业家精神”新一代企业家的湖畔大学,却被人妄比为东林党,良善之意被屈解,社会责任被污名,同样作为企业家的柳传志自然感同身受。当他真正近距离走进湖畔大学,同未来的企业家学员们进行深入接触后,才发现释放力越强大,越容易体现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强大。  

    做企业家不易,做成功的企业家更难,经受了太多的外部性压力,就会出现健康上的隐忧。2010年8月7日,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首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企业高层论坛:缔造幸福企业”上发表的《目前我国企业家压力和幸福状况分析》一文再次确认:以2005年~2009年的调查数据为主要基础,可证实--企业经营状况、企业外部经营发展环境、企业家自身因素和社会支持系统等因素影响我国企业家的压力度和幸福感。

    某种意义讲,柳传志“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撰文抒意基于两点原因,一是湖畔大学的经历触发了其感悟,让其有了有别于以往的体验。这种体验主要为湖畔大学的人文情怀与社会担当所折服,并引发对于企业家情怀的向往。二是基于自身的经历与现实的对比,激发了其内心强烈的情感诉求与焦虑。当其发现企业家的担当与贡献,不被社会所承认和认同,企业家并没有获得与其作用相符的社会地位,自然就有了强烈的倾诉欲望。被压抑得越久,内心的焦虑越强烈,表达就会略显激动和夸张。

    柳传志所正名的,正是其所代表的企业家群体的共同诉求,柳传志所想表达的,也正是广大企业家共同的心声。郭树清在《人民日报》刊文指出,企业家是创业创新的主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早就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承认企业家精神的价值,肯定企业家的社会贡献,才能真正营造更加尊重企业家、崇尚企业家精神的社会氛围,“误把湖畔当东林”的群体纠结与恐惧,才会从根本上得到消除。

    假若我是柳传志,我也会为湖畔大学正名,这是由此及彼,也是由人及己的自然表达。只是,“纳兰心事几人知”,企业家们内心的心曲又有几人能够听懂?

  叶红红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