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项目招标成“私人订制”,一个商人搞定11名官员;采购一本练习簿“雁过拔毛”收5厘钱“好处费”,几十家出版机构在中小学教辅材推销中行贿,招标采购部门官员“前赴后继”受贿落马……(7月10日 新华网)
经查,2011年以来,为销售教学仪器,成某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招标采购过程中,先后向安徽教育系统11名官员行贿,涉及省教育厅和7个区县,行贿金额达232.5万元。于是众多媒体认为是一个商人“放倒”了11名官员。笔者认为,这样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未必准确。
这11名官员的落马,直接原因是收受了商人成某的贿赂,是被成某“围猎”了,以致于和他同流合污。这11名官员的腐败行为,就是一部官员活生生被商人“猎杀”的教科书般案例。说他们是被商人“放倒”,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但仔细想一想,这11名官员其实不是被成某“放倒”,而是被他们自己的贪欲所“放倒”。如果他们自己不贪,自己不想腐败,成某有天大的本事,也是放不倒他们的。比如这11名官员中的缪富国。在担任安徽省教育厅教育装备中心主任、基教处处长期间,就先后45次收受13家出版机构的贿赂,为其教材、教辅的推广、选用给予关照。如此看来,他的腐败落马,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其自身的贪欲,即使没有成某,也会有张某、王某、李某等把他拉下水。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蛋。”如果官员自己没有贪欲,筑牢了自己反腐倡廉的堤坝,和商人保持“亲”“清”的关系,绝不和商人勾肩搭背。对商人不合理的要求义正词严地拒绝,不收受商人的礼品红包,不和商人保持工作以外的交往,那么商人怎么能够把官员拉下马,被他“放倒”。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不可能不知道受贿的后果,不可能不知道把教育扶贫项目招标弄成“私人订制”的风险,还要铤而走险去干这些违法乱纪的勾当,不被“放倒”才怪。
安徽教育系统11名官员被“放倒”,也在警示各级党委,一方面要加强对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监督,只有监督到位了,才让他们不敢为所欲为。另一方面也要建章立制,堵住教材、教辅、图书采购等的制度漏洞,不给少数理想信念出问题官员以机会。此外也要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把官员的权力关进“笼子里”,让他们不能有权任性,以权谋私。
作者: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