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学校开展向革命英雄刘胡兰学习的活动,一封以学生家长名义写的公开信《请刘胡兰离我的孩子远点》和一封以老师名义写的回信引起了公众关注和热议。
家长VS老师:
家长:不想让孩子那么小参与这么残酷的政治斗争。
老师:不要让孩子活在你的乌托邦,失去了承受磨难的勇气。
试想,在革命年代,如果刘胡兰不曾出现过,或者说如果没有“刘胡兰精神”,每个人躲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站出来伸张正义,那么,革命可能不会取得胜利,今天的中国或许还处在四分五裂中,现在的孩子也不会有如此幸福的生活。难道刘胡兰不想过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生活吗?她当然想,可是她却没有追逐嬉戏的幸运,历史不允许,现实不允许,她生活在了那个年代,就要肩负起那个年代的使命。
试想,在当今社会,如果没有了“刘胡兰”,每个人以自我为中心,忘记了民族的传统,忘记了民族的英雄,忘记了民族的耻辱,那么,最终将成为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中国将会成为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当有一天,历史重演,还有多少人能像刘胡兰一样站出来带领广大同胞一起抗战,一起维护民族的尊严?
家长VS老师,不管谁对谁错,都有各自的出发点。家长站在孩子的立场并没有错,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身为父母,谁都不愿他们受到伤害。可是,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不能因过分溺爱而让孩子变得脆弱,没有心理承受能力。家长应该做的,是让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学会勇敢和坚强地成长。
千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