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早上,在湖南省慈利县高桥镇长堰村,一位年近花甲的孤寡老人,将亲朋好友全邀过来为自己举办了一场热闹的“葬礼”。大家早饭过后,在一阵鞭炮声中,在唢呐、锣鼓的伴奏下,村里十几个村民将装有老人的棺材抬上山,为他“出殡”。(4月8日中新网)
近年,活人为自己办“葬礼”的事情屡屡见诸媒体。如:2010年3月,江西南昌青山湖区湖坊镇李巷村76岁老人李牛根,给自己操办了一场“葬礼”,“送葬”队伍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引来大批民众围观。又如:2013年6月16日,沈阳市苏家屯区林盛堡村60岁的老人郎恩会,花了数万为自己办了“葬礼”,请来的戏班子卖力吹唱,灵棚高悬“美德久存”,蜡烛、花圈、挽联一样不少。再如:2016年2月6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上卜落崮村,66岁村民张德样给自己举办了一场有模有样的“葬礼”。“活人出殡”仪式上,“死者”张德样爬进自己的坟墓……
老人为自己举办“活人葬礼”,有受当地风俗影响的原因,也有想在下世活得更好的原因,更有让自己能看到葬礼的原因,总之是让自己不留遗憾。表面上是“死”给自己看,“死”给乡亲们看,实际上是“死”给当地政府部门看,说明政府部门一方面在教育引导方面没做到位。另一方面在老人关爱没到位,让一些老人心里不踏实,有一种恐惧感。
由于地方政府对移风移俗工作没做到位,一些地方大操大办葬礼的情况十分严重。葬礼不仅要请乐队,还要请演艺队进行各种表演,吹吹打打要热闹好几天。一些老人无儿无女,看到别人的葬礼十分风光,担心自己死后的葬礼无人帮他操办,或者操办得不够“风光”,便趁自己还活着,还有点积蓄,热闹一下。譬如:郎恩会老人就说,“人没了,葬礼再隆重也看不到,我就是想让自己看一看,给自己的葬礼当观众。”再譬如:张德样老人,他没有儿女,在敬老院生活,如果死后,即使当地政府帮他举行葬礼,也不可能搞得多少热闹,就像他说的那样,“等到死后闭上了眼,谁给自己磕头都不知道,不如活着的时候穿上寿衣出个殡,还能享受一下”。
也有一些老人认为,自己虽有儿有女,但一些儿女要么不孝,要么不喜欢搞这种铺张浪费的事情,所以老人可能会担心自己“走”后,葬礼会十分冷清,趁还活着把自己的“葬礼”给办了。一方面让自己不留下遗憾,另一方面也免得让子女为难,减轻子女的负担,反正这个葬礼早晚还是要办的。另外一些老人十分迷信,认为葬礼办好了,葬礼上享受到的东西都会带到地下。这些老人为自己办“葬礼”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办得比真的“葬礼”还热闹,有的不仅敲锣打鼓、吹拉弹唱样样不缺,还请来几十个美女跳舞。不仅为自己订制了纸扎的“金山银山”堆成了山,而且还抱着花花绿绿纸扎的两个女人偶“配了阴婚”。可谓把以前没有享受到的,在“葬礼”上全部享受到了。
说到底,老人为自己办“葬礼”,想不留遗憾,实际上留下了许多遗憾,说到底是“死”给政府部门看的。在现代社会都市化、世俗化的当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相对疏离,使一些老人内心产生孤独感,产生对陌生远方以及对未来的未知与恐惧。举办“活人葬礼”,正是其寻求自我宽慰、自我解脱、释放这种恐惧感的一种方式。说明我们的政府对这些孤寡老人关爱还不够。所以,对于老人为自己办“葬礼”,地方政府要加强控制,一方面要对老人多关心和照顾,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恐惧感,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和引导,不能让这种不良风气在社会上扩散。(胡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