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人民的名义》“圈粉无数”背后是强烈的反腐期盼
2017-04-07 08:4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正在热播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赢来了多方好评,不仅网友们直呼“看得过瘾”、“切中要害”,人民日报也在微博上对此片做出了“不回避现实却着墨于引领现实”的高度评价。除了片中对于我国官场存在的“畸形政治生态”、“腐败势力庞大”等问题的揭露外,其抛出的关于群众与政府间的“信任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深思。(人民日报微博4月4日)

  这部“从名字到内容都正得不能再正”的正剧,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从《人民的名义》播出来的效果看,收视率和口碑都上佳,观众不仅折服于老戏骨的演技,亦对剧中反映出的贪腐细节、官场众生相、底层群众生存状态等津津乐道,不仅仅是因为它集结了众多明星大咖,更因为它的内容直戳观众的心底,直面观众的期盼。

  群众对腐败深恶痛绝。虽说《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小说,但其剧情让观众大呼“过瘾”,直戳百姓心窝的句句台词更是该剧的亮点。比如,“在群众面前就要收起尾巴做事”,“以前群众不相信政府干坏事,现在群众不相信政府干好事”,“党风政风,包括社会风气,是该变一变了,再不变,老百姓要骂娘了”,“现在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再不管,党就完了,国家就毁了”等等,这一句句说出了以往反腐剧想说不敢说的词,说出了普通老百姓想说没处说的话。让人产生的是强烈共鸣,感受到的是刮骨疗毒治贪腐的决心。而这不正是公众最期盼的,最想看到的吗?

  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人民群众分布在各行各业,对社会中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看得最清楚,也是受腐败现象伤害最深的群体。《人民的名义》剧中体现了最新的反腐成果,拍蝇、打虎、海外猎狐等均有折射,演员和剧本对于反腐场景的真实还原。剧中共有三条叙事线索:一是检察机关办理重大腐败案件,揭露腐败对人民的伤害;二是政治线,展现被卷进腐败案的各级官员的斗争;三是人民线,讲述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大时代下的种种遭遇。这三条线反映了现实生活,延伸了反腐剧的深度。从两亿多现金的场景设计,到赵德汉痛哭流涕地的讲述自己收贿的“小本本”,整个过程没有轻描淡写,而是以“一堵墙+一张床+一个冰箱”的具体细节呈现出来,把衣着朴素、真实贪婪的“双面贪官”描写的惟妙惟肖。每个人物,从出场开始到具体场景,都像是在做自己,而不是在“演戏”,每个情节,从情景设计到剧情发展,没有任何规避与尺度上的考量,而是将真实的人性与现状告诉观众。

  反腐败没有禁区,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受热捧的背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强力反腐的真实写照,是“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败深得党心民心的社会心态,它一方面深刻揭露贪腐内幕,一方面采取雷霆行动,助力官场新生态的建立。《人民的名义》热播可以让各级领导干部认识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人莫贪,清贫为官是正道”,清正廉洁才是最好的“护身符”。让他们认识到金钱财物是一时的,得到也不可能心安理得,总会坐吃山空。如履薄冰,勤政廉政,做到不谋私利、克己奉公才是长久的。从近年来的中央反腐情势来看,不仅在“打老虎”,也在“拍苍蝇”,还在海外“猎狐”,织成了一张天罗地网,让贪官无处藏身。在现实中,面对强大的反腐压力,无数贪腐官员惴惴不安,朝不保夕,不知哪天就会“落马”。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因此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而是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还有很多地方亟待完善,需要各级党员干部们积极地担起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唯有一心为公,勇担责任,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进入政通人和的良性循环。国民之所以热捧《人民的名义》,不仅是对良心之作的认可,也是在对政府反腐政策的支持,希望看到高压反腐持续下去,并逐步完善反腐制度,令官员“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所以说,反腐败斗争不仅要让纪检部门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去战斗,更应发动千千万万的公众参与支持,把反腐败斗争打成“人民的战争”,让腐败在群众时刻监督的汪洋大海中尘埃落地。

  福映秋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