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清明节,南京雨花台功德园就率先推出了“直播代客祭扫”的服务,收取一定费用帮那些不能到场的逝者亲属扫墓,并且在微信上全程直播给亲属观看,再次引发公众对“代客扫墓”的热议。据悉,其他城市也有墓园纷纷做起了代客扫墓生意,还提供代哭、代敬烟酒等特色服务。电影《私人订制》中的桥段在全国各处的墓地真实上演,为满足各式各样的扫墓需求,“互联网+”代客扫墓服务正愈发成熟。
祭祀本来就是一种仪式,千百年来祭祀的形式也一直在变化,现代人扫墓更大的意义在于安抚自己的内心寄托哀思,“代客扫墓”的客户估计大部分也觉得,相比人不能到场,找人代扫总比什么都不做更能安慰自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代扫墓的服务内容当然也由委托人决定,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要求通过直播检查服务更无可厚非。虽然用传统眼光看,祭奠方式有待商榷,但相信大部分子孙都不会故意哗众取宠而为之。多年前,一些偏远农村的土坟主人,因交通不便、路途遥远等因素,不能经常到亲人坟前祭扫,往往会在坟墓周边的村子里认一个“坟亲家”,代为照看和祭扫亲人的墓。时至今日,很多地区还保留替哭、哭丧的“传统”,所以面对“直播隔空祭祀”这种新兴事物为何不能多些宽容的态度呢?
人死不能复生,扫墓本身就是一个形式,所谓流于形式的问题本身就不存在。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仪式感的强弱的确和人所消耗的精力和时间有关,越是耗费大的,越容易凸显这种仪式感。过于简单的纪念方式,的确会削弱这种仪式感。但另一方面,祭祀活动又是很私人化的活动,如果合法合理,有人愿意做,有人愿意付费,不同的方式也应当得到尊重。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了,那么为什么不能改变我们对亲人的思念方式呢?
诚然,撇开清明这一特殊时刻,一年有三百多天,安排一天扫墓或思念亲人并不算难事。忙,不是理由;人不齐,不是借口。更多的恐怕是现代人的懒惰。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在世常孝顺,胜过死后空祭坟。与其纠结于请人“代为扫墓”是否诚心,是否符合传统,倒不如多关注一下人们对生者是否尽了孝心。社会提倡重养薄葬,也不必苛求每年祭祀时一定要回到墓地,我们应该在亲人活着时多尽一份孝心,多一些陪伴,多一些照顾和关心。活着的时候对他或她好,比等他或她去世了祭奠强太多。真正因为有事而不能回去祭扫,相信故去的亲人也不会介意,更没有不孝之说。亦或者,你找上一块空地,面向家乡,恭敬的作个揖,祖辈也一定会收到你的思念。
表达思念的方法千千万,令人欣慰的是:在“代客扫墓”出现的同时,“鲜花祭扫”越来越受到欢迎,网上点蜡烛、上香祭奠亲人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收,“低碳祭扫”也被大众舆论所倡导。时代在变化,社会生活也在变化,祭祖扫墓的观念和方式也与时俱进,即由原来陈旧的祭扫方式向现代的文明祭扫、环保祭扫方式转变。这样既可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寄托自己的哀思,又能摒弃祭扫陋习,倡导绿色文明的“低碳祭扫”新风尚。至于直播“代客扫墓”这样的事,最多不过是个小插曲罢了。(文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