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分餐制”
2020-04-14 10:59:00  来源:南方日报  
1
听新闻

4月是全国爱国卫生月,疫情之下,2003年“非典”期间一度流行的分餐制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全国爱卫办负责人在12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除指导各地落实环境整治、健康科普等各项任务外,下一步还将总结一些地方推广分餐制经验,将好的做法形成制度。

让分餐制成为新风尚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其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因此“共餐共食”容易增加感染、传播细菌和病毒的风险。早在非典期间,分餐制就曾被广泛采用过,可惜疫情过后逐渐被抛诸脑后。

分餐制之所以没有成为常态,有多方面因素。一方面人们长久形成的饮食文化和餐饮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另一方面分餐会增加企业的人力物力等成本投入。只有当出现新冠病毒肺炎这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时,企业和个人迫于健康防护压力,才会想到分餐制。

要让分餐制具有长久的生命力,需要多方合力。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关餐桌文明行为规范和分餐制的具体操作规则,持续号召群众养成文明就餐、健康饮食的习惯,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来提升企业积极性。对企业来说,要通过优化内部管理、创新菜品形式、加强员工培训等方式来降低成本,承担起维护消费者用餐安全的社会责任。(胡 蔚)

推广分餐制得打好持久战

继“非典”之后,此次分餐制再次引发社会关注,某种程度与抗击“非典”一样,是作为疫情防控的卫生安全措施之一。一旦疫情稳定甚至病毒消失,分餐制能否形成制度令人担忧。

推行分餐制必须面临着聚餐制沿袭的巨大惯性,不是朝夕之功,必须分类施策。要善于用文明引导的手段给聚餐制趋利避害,帮助国民正确认识聚餐制的弊端,树立文明意识,改良就餐习惯。聚餐制除了不安全不卫生之外,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浪费严重,这些都是引入文明治理的契机。对此,不妨将文明用餐纳入立法,如目前在审议中的《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将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写进了草案,这无疑是着眼长远的举措。

分层次治理“吃饭”习惯。一方面,重视家庭餐饮新风的培育,让公筷公勺甚至是分餐逐步成为日常生活的选择,推动安全卫生就餐观念的转变和普及。另一方面,推动餐饮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如机关、企业、学校等场所严格实行分餐制,经营性餐厅、农村操办宴席等聚餐活动,公勺公筷等成为标配,纳入到食安管理,同时倡导各类大型活动实行自助餐。(木须虫)

从淡化“聚餐文化”开始

从传统文化和观念上看,国人聚餐由来已久。做上一桌子丰盛的菜,大家围桌而坐,吃起来热闹、亲和、随意,无论是家庭,还是亲戚朋友之间,抑或是公务商宴,聚餐、合餐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就餐模式,甚至已经形成一种“聚餐文化”。然而,据资料考证,历史上我们的祖辈原本也是分餐的,这从一些古代壁画中可以看到:在就餐活动中,虽然人聚,但就餐者保持距离、各吃各的。只是自唐宋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食物丰富,餐具演化,菜肴丰盛,人际交往增多,促成合餐模式流行。

这次疫情期间,不少感染病例都是家庭及一些聚集性活动引发,其中有不少病例是来自于聚餐,足见其风险。推广分餐制,既需要观念上的转变,也需要制度上的约束,包括公共场所对聚餐、合餐立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相对于家庭合餐模式,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共食堂早已普遍实行了自助式的分餐制,这是推行更广泛的分餐制的有利条件。(唐卫毅)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