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从娃娃抓起”不是万能钥匙
2018-11-19 14:1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综合  
1
听新闻

  传统文化进校园、救护知识进校园、税法进校园、禁毒进校园、防治艾滋进校园……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陆续有100多项相关工作试图进校园“从娃娃抓起”。在一定程度上,这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若各个部门都拿着文件、扛着大旗,以“积极响应上级要求”为名,通过各种渠道,把自己的一摊工作挤进课表,甚至对学校下任务、定指标、搞检查,校园的负担必然日益繁重,孩子们也将疲于应付。

  这部门,那部门,都想抓住娃娃手

  很多工作单拿出来看都“势在必行”,但要是都想挤进校园、拉起小手,却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江苏、广东、北京等多地教育工作者抱怨,教材缺失、师资短板、学时有限,使许多进校园活动流于形式;而任务又都是“刚性的”,学校只能想办法应付。

  ——师资不到位,临时抱佛脚。

  江苏扬州一小学校长说,过去学校一开传统文化课就头疼,没有教材课程大纲,老师都靠“东拼西凑”,有时候不得不搜罗民间艺人。“有次我在路边碰到摆地摊做竹编的老人,就请他来学校教了一课。”

  广州市越秀区一小学校长说,非遗进校园有利于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但现实中却面临师资难题。据了解,广东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4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4人。“平均一个非遗项目国家级传承人还不到一个,本身就稀缺的传承人究竟又有多少精力、又能进几个校园呢?”

  ——场面热闹、内容空洞。

  广州市黄埔区某小学今年9月刚开学不久就开始进行“推普周”的安排。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学校更是理所当然地成为推广普通话、运用规范字的重要场所。然而,“推普周”看似声势很大,其实学校“就是在校门口、教室里贴贴标语”。

  该校校长表示,如今大城市中小学中普通话推广程度很高,想让小孩说方言都难,“推普周”的必要性不大。一定要搞,学校只能在看得见的地方多贴一些标语,形式大于内容。

  某小学一位信息老师说,学校台账任务中很大一部分是各个部门进校园的任务。“有些就是拍个照片、录个视频、做份总结交差。”

  ——课堂容不下,任务带回家。

  近年来不少五花八门的课外作业,不少来自于各个部门的工作需要落实,家长老师孩子都抱怨不胜其扰。杭州有老师吐槽:老师不生产作业,老师只是作业的搬运工!很多任务并非出自老师、学校甚至教育部门的本意,而是各级各部门都想从娃娃抓起,凡事都想进校园,都想小手拉大手。

  教育专家认为,现在一说到社会问题,根源大都在教育,此方面教育的失败,根源又都在儿童教育身上。这种逻辑下,什么问题都指向教育,尤其是指向儿童教育。社会病都想给教育打疫苗,表面看是不尊重教育规律,骨子里也是一种懒政。(来源:半月谈)

  当下,各种进校园活动仍在不断加码,似乎成了一些地方重视某项工作的标配。对此,我们不禁要问:校园真的是想进就能进?进校园的标准又该由谁来制定?

  人民日报:让每个孩子都有成才的机会

  帮助孩子成长不仅靠意识和态度,更应讲求科学方法,彰显教育的智慧。关注孩子们真正的兴趣和天赋,同时注重循序渐进,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兴趣、爱好、需求以及接受程度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长成才的机会。(吴佳珅)

  南方日报:“从娃娃抓起”问过“娃娃”吗?

  文明养犬知识普及巡回宣讲、秸秆禁烧系列活动、防范金融诈骗知识竞赛……这些项目乍听起来有模有样,细想一下都经不起推敲,这不都是成人世界自己的问题吗?怎么好意思腆着脸“从娃娃抓起”?“从娃娃抓起”的背后,折射的大都是成人自身的不足。就这点而言,还是从成人自身抓起吧!自己都做不到修身自省、以身作则,怎么指望教好娃娃?(王庆峰)

  工人日报:“从娃娃抓起”不是一把万能钥匙

  “从娃娃抓起”之所以过多过滥,恰恰是有关部门抓住了学校软肋——学校好抓、孩子听话。至于工作成效如何,往往是表面热闹。因此,在规范“从娃娃抓起”的同时,有必要对相关工作加强考核验收。(杨玉龙)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