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京日报:奋力保持“攀登的姿态”
2019-05-13 09:39: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南平

  一位老人登顶珠峰的人生传奇,瞬间让无数观众泪奔。

  央视11日播出的《经典咏流传》,讲述了这个“老人与山”的故事:今年70岁的登山家夏伯渝,1975年攀登珠峰时,把睡袋让给了队友,双脚因此严重冻伤,被迫截肢。40多年来,他念念不忘登顶珠峰,屡次发起冲击,但均告失败。去年5月14日,69岁的夏伯渝再一次攀登珠峰,终于成功,成为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今年2月,夏老荣获劳伦斯世界体育奖年度最佳体育时刻奖。

  用一生的努力去实现一个梦想,夏伯渝用自己的攀登,完美地诠释了当期节目演唱的诗歌《山高路远》。汪国真的这首诗,原本就是送给全世界第一个从北坡攀上珠峰的女登山家潘多的。比起潘多,夏伯渝老人更不容易,他的攀登努力几乎是在挑战不可能。“40多年了,我终于上来了!”当珠峰顶上传来老人喜极而泣的通话时,人们情不自禁地念起《山高路远》的结句:“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有一种年轻,叫“老夫聊发少年狂”。看电视的时候,我和家人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向攀登者鼓掌致敬。攀登珠峰是个技术活、体力活,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但像夏伯渝老人那样,在前行的路上始终保持着那么一股子劲、一股子气,那样一种攀登的姿态,这是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的。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保持攀登的姿态,就是要怀揣梦想,让梦想照亮前程、指引前路;就是要不断奋斗,始终朝着前方、向着高处进发;就是要矢志追求,不断地超越自己、创造惊喜。人的能力有大小,梦想也各不相同。不管是激动人心的“大目标”,还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小目标”,只要有追求的方向,就有前进的动力,就有永不停歇、不断“折腾”自己的理由。攀登的姿态,就是奋斗的姿态。

  年近九旬的袁隆平院士,立志要在成为“90后”之前实现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1200公斤、海水杂交稻研发成功这两大目标,到那时才会心满意足地退休。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王泽山院士、钱七虎院士,都是以八旬高龄,奔忙在科技探索和人才培养的第一线。“闲不下来”,成为他们的共同写照。这些不服老的“攀登者”,令人钦佩。

  前几年,人民日报曾发起过一场讨论:现在一些年轻人的身上,为什么会有明显的“暮气”?答案可能有多种,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少部分年轻人因为种种原因,丢掉了梦想的激情、奋斗的锐气,在现实面前选择了所谓的“佛系”生活。年轻人的心态、状态、姿态,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未来。对于年轻一代,全社会都要多一些关心和爱护,帮助他们排忧减负、激励他们奋发有为,让奋斗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保持攀登的姿态,年龄从来不是问题。青年人、中年人自不待言,老年人“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同样可以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家庭和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让老年生活变得有滋有味、缤纷多彩。老年人保持攀登的姿态,对于全社会也是一种精神的示范。面对一个个“老人与山”的故事,年轻人没有理由不意气风发、慨然上路,用双脚不断标注人生的新刻度。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