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中华遗嘱库第一个登记中心于2013年3月21日正式在北京挂牌运行,目前已有包括广东在内的7个中心,截至今年9月底,前来预约、咨询的已超过10万例,已进行登记保管的有72240份。中华遗嘱库已成立了7个中心,截至今年9月底,前来预约、咨询的超过10万例,登记保管的有72240份。其中,广东中心登记保管的近15000份,预约排队到明年1月。而且立遗嘱人呈现年轻化趋势。(《广州日报》11月21日)
传统观念上立遗嘱是老年人才会做的事情,而如今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最小的只有36岁。立遗嘱年轻化的趋势折射出的是国人对生死观念的重新认识,这种对生与死观念的转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从从谈死色变到正视死亡是一种社会观念的进步。我们中国人向来忌讳“死”这个字眼,哪怕是同音的“4”都被认为不吉利,以至于用“老了”来替代“死了”。中华民族重视家庭和亲情,这也让我们对死亡产生了逃避心态,即便我们明白“人固有一死”。立遗嘱的普遍化和年轻化首先说明了我们不再忌讳死亡,而是把死和生当做同等重要的事情严肃看待、认真对待,这无疑是社会观念的进步,这种进步无论是对个体发展还是对社会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立遗嘱年轻化也是人们法制观念的进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节奏加快、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未来的不确定性加大,与其到时候产生纠纷不如未雨绸缪。在众多的立遗嘱人中,独生子女父母占到了45.1%,因为按照法律规定,第一顺序继承人是配偶、父母和子女,独生子女并不是父母财产的唯一继承人。这种现象从侧面表明了人们法制观念逐步战胜了传统观念的“想当然”,这是法治社会建设成就的缩影。
立遗嘱年轻化表现出人们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每个人都有唯一的生命,同时也有唯一的死亡,在这一点上每个生命都没有区别。但在社会层面上,只有那些对死亡有过深刻思考和理解的人才可能卸下“死亡”这个沉重的包袱,摆脱死亡的阴影,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活中去,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
立遗嘱并非必须是对财产的安排,更多的是对死亡的郑重思考,思考要给世界留下些什么、能给世界留下些什么,这样才能重新认识活着的意义。所以立遗嘱年轻化、普遍化不是坏事,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新闻链接:http://news.jcrb.com/jszx/201711/t20171120_1817785.html
苏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