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抢银行救穷人”何以成为孩子的理想?
2017-11-07 09:2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近日,@和县姥桥派出所在线发布的一篇小学生作文让人忍俊不禁。不仅作文内容让人发笑,老师的评语也是莫名戳中网友笑点。这篇作文的题目并不少见,甚至说是每个人学生时代必写的题目,“我的理想”。这位名叫史仁的三年级学生用不到40个字阐述了自己的理想。他写道,“我长大后要当大侠,去抢银行,把抢来的钱全部分给穷人用,让穷人有钱买东西吃。”

  (11月6日《华商报》)

  “抢银行救穷人”的理想,需要从两个角度来审视。一个角度是,“抢银行”显然是不对的,这是违法犯罪,需要让这个理想不成为孩子的理想;一个角度是,“救穷人”显然是对的,这是善心的萌芽,需要让这个理想成为孩子心中的种子。但是,当“抢银行”和“救穷人”联系在一起的时候,问题就大了。

  老师的评语也相当逗趣,“很不错的理想,分钱的时候别忘了老师。我也不富裕。要注意你的同桌,他说长大后想当警察,和他搞好关系。”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这样耿直的理想和老师点评引得众微博网友调侃,“理想很丰满,他同桌的理想让他不得不现实”、“老师很不错,用幽默的方式肯定了孩子的童心也教育了学生”。

  老师的评语也是一种智慧,一方面是肯定了孩子“救穷人”的理想,一方面否定了“抢银行”的想法。智慧的评语,对孩子来说是一次到位的教育,让他知道了“抢银行”是错误的,而同时维护了孩子“救穷人”的善心。不过,这起事件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抢银行救穷人”何以成为了孩子的理想。这种错误的理想是如何滋生的。

  不能不说的是,这种所谓的理想和混乱的文化现象是有关系的。我们经常会在影视剧里,在儿童小说里,看到类似的场景:侠客执剑天涯,行侠仗义,从富人家里盗窃、抢夺财物,去救助贫穷的人。而我们的人物关系里,又往往把这些人称之为“义偷”、“义贼”、“义盗”。好像这些杀人越货的主儿都是好人。一个法治社会是不应该传播这种理论的。

  法治社会不需要行侠仗义,坏人是可恶的,但是治理坏人有法律。好人也不是可以没有底线的,做好人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好人。你如果发现了小偷就打死,你如果发现了不法商人就抢夺,如此社会能是完美的吗?再说了,银行也不是坏人。影视文化的乱象切莫害了孩子。

  还值得一说的就是理想教育的问题。孩子把“抢银行救穷人”当成理想,不能不说是学校理想教育的失败。当然,对于“抢银行救穷人”的理想也没有必要一棍子打死,而是需要循循善诱的引导,让孩子知道“救穷人”是对的,但要有正确的渠道。比如,当了官员要把穷人当亲人。比如,当了商人要牢记救助他人的社会责任。

  作者郭元鹏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