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让靠谱的医生解答患者“该信谁”的疑问
2017-11-01 08:5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前段时间,媒体报道某大医院儿科主任接诊的一名患者就同一病症已经在10余家不同的医院就诊,患者家属面对不同的诊断结果很迷茫,不知道该信谁。据该医生反映,这种浪费医疗资源的情况非常严重,一人占据多人就诊资源,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医生资质有差距,得出的诊断结果也相差甚远,令患者不知道该信谁,只好到不同的医院反复问诊,对诊断结果“货比三家”,以求获得更多诊断信息,找出“靠谱”的结论。

  我国医疗资源本来就紧缺,重复就医让有限的医疗资源更加短缺。如此恶性循环,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难题。与此同时,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国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境,更要去体会群众在看病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医生各有各的说法,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都不一致,患者无所适从。虽然看病跑几家医院费时费力,但谁都不想拿生命开玩笑,只能在比较中选择一位自己认为“靠谱”的医生。其背后的核心问题还是在我国目前突出存在的医生专业技术能力参差不齐与群众缺乏有效辨别方法之间的矛盾。

  医学教育背景的差异导致医生水平的参差不齐。我国300多万名执业医师中,有近50%的执业医师没有本科学历,仅有10%的医生达到研究生以上学历,跟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同时,我国医生的培养模式与医学规律严重脱节,医学生一毕业就当医生,医生的水平很大部分取决于所在医疗机构级别。进入岗位后,医学院的住培生被当成廉价劳动力,干杂活多、做手术少。结果,培训结束后,不少外科住院医师没完成最基本的手术,返回医院后无法独立承担工作。凡此种种,教育经历和背景的落后导致“半成品”依然成不了“精品”,甚至无法成为“成品”。所以,必须建立从生源到教育再到培训的规范化机制,培训医生不可随意任性。

  想要培养出标准化合格医生,必须先提高医学生的准入门槛,把好标准化医生的入口关,用学生对医学的热爱夯实专业医生的地基,用优质的生源搭起国家培养专业医生的桥梁。

  除了最基本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还应该延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时间,效仿欧洲国家精英教育模式,注重临床实践,并相应的提高医学生临床住培阶段的薪资待遇,用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方式和更广阔的实践机会垒砌专业技术的支柱。

  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要加强医疗机构与教育部门的协同,逐步建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供需平衡机制,用科学的机制盘活行业发展资源。加强“校医联合”,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实践,积累临床经验,做到用专业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成果,学校也要用灵活的市场需求导向和精密的科学仪器为医学生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是国家致力追求的方向。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过硬、临床经验丰富、职业道德高尚的医生队伍,才是群众看病“该信谁”的正确答案。用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让群众“把该信谁”的疑难转变为“信医学”“信医生”“信医院”的三信口碑,真正让群众心中的大石踏实落地。

  侯雪冰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