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网络不畅”岂是“服务不畅”的借口
2017-09-11 09:5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如今办公办事、政务商务,网络提供了极大方便。但有时因自身故障维护、电信电力运营等因素造成断网,办事“不见面”“不跑腿”时而卡壳。令人遗憾的是,有的地方“因网络问题暂不办公”“因系统更新停止办公”等成为“理直气壮”的借口(9月11日《人民日报》)

  在互联网政务尚未普遍成型之前,不少单位办事服务是以材料报送、审核、办理、反馈为主要途径,与当前实现“最多跑一次”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相比,信息传递确实不够快,工作效率也的确不够高。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全盘否定常规旧形式,毕竟在新方式“卡壳”停滞之时,“笨办法”反倒是应急之策。

  近年来,全国各地创新政府服务质量,全面实行“放管服”,让“一次性审批”“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等服务品牌得到赞扬声一片。简政放权、精简审批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大程度上,还是因为“互联网+”政务发挥了巨大功能,由各类数据在网络中“驰骋”,解放了人们的双腿,但网络在给政务服务提升效率的同时,却也“网住了手脚”,让不少从事政务服务的工作人员产生了“网络依赖”,离开了网络就慌了神。

  尤其对党员干部而言,不仅仅是行政审批类服务,各种工作都需要互联网来提质增效。但网停了、电断了、系统升级……数多不利因素到来之时,最能看出一个为民服务者的作风和担当。有的干部会选择借此机会好好整理手头资料,做个思想沉淀、过程复盘,在反思中“更上一层楼”。但也有的干部不知所措,要么坐在位置上“思考人生”;要么开启“刷流量”模式,从手机上找点乐趣;更有甚者,一断网就“聚众聊天”,比下班还自由,让“网络不畅”反倒成了“心情舒畅”,并不考虑群众见此会做何感想。

  互联网再发展,终究是我们驾驭工作、提升效能的工具,“互联网是死的,人是活的”,工作好不好、作风强不强、群众满意不满意岂能靠“有没有网”来决定?因“网络不畅”而造成“服务不畅”,究其实质还是作风“生了病”。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端正思想、找准定位、明确责任,切莫把“有血有肉有热度”的服务过度机械化、冷漠化,真正做到网上网下一个样、有网没网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多为解决问题想办法、少给工作懈怠找理由。要加强对工作的专研,形成应对突发状况的有效办法,让每个岗位工作有网络时更高效、没网络也能服务到位,只有这样,群众才会真正感受干部身上一心干事、努力创业的好品质、好风尚,也更加信任我们的服务,与我们积极互动,提供有益反馈。

  人们常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做到断网不断责任、停电不停服务,始终保持踏实履职、积极作为的态度,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新环境下的各种问题和状况,进而把服务做到人民的心坎里,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支持和尊重。

  ——作者:储旭东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