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江苏省滨海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党工委书记王晓明在忏悔中写道:在园区工作期间,我和投资客商接触较多,渐渐忘了自己是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身份。在与客商长期交往中,我的心态渐渐失衡,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转变,不自觉地向往他们奢华的生活方式,开始接受他们的钱物,逐渐迷失了自我。(9月5日新华网)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被客商“拖下水”,不在于与客商接触多少,而在于官商关系是否做到“亲上加清”。王晓明身为园区“一把手”,不能守住官商交往的底线,加上自己放松学习,人生观产生扭曲,岂能保住清白之身,受贿落马在偶然中却带有必然性。
“接触客商”不是忘记干部身份的理由。干部有服务商人的本职责任,许多干部都直接,或间接服务于商人,不可能与商人隔离开来。同时也能看出,绝大多数干部都能廉洁自律、遵纪守法,与商人保持正当关系,做到依法办事,既服务商人,又保持自身清白。像王晓明这样的干部,只是极少数,不能把落马归咎于接触客商太多。
其实,与客商接触,经常受到名牌、别墅、豪车的诱惑再所难免,如果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不能果断拒绝诱惑,久而久之,就会不断降低标准,一步步被“拉下水”,沦为商人的“提线木偶”。这样的干部,即使不与商人打交道,恐怕也难逃腐败的“泥潭”。反之,如果干部时刻不忘初心,加强学习进修,提高党性修养,面对社会上各种诱惑,能果断划清界线,必然不会因“接触客商”而落马。
攀比之心,往往是官商交往的“毒药”。众所周知,干部每月几千元工资,只能维持简单的日常生活,永远不可能大福大贵,过上奢靡的日子。但偏偏有干部不能看清这一点,不甘心,不甘愿,自认为比商人聪明,比商人努力,就该有商人这样的财富,心态在官商交往中失衡,逐渐迷失自我,即使商人不拉拢“围猎”,自己也主动往“钱”凑。如此下去,岂能不翻船落马?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无数案例充分印证:无论是与商人背靠背,还是不分彼此,都不是正常的官商交往状态。只有在办事时亲切,在诱惑面前清醒,才能正确处理好官商关系,既为商人服务到位,又恪守廉洁底线,如此下去,才能长久交往,不出问题。
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9/05/c_1121604838.htm
作者:赵荪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