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民意“套路化”是作风病
2017-09-05 09:0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有基层同志反映,为参加某乡脱贫攻坚工作的座谈会,经过走访调查、深思熟虑,认真准备了发言材料。不承想,座谈会前却收到该乡发放的写有现成意见建议的材料,并要求照着“答案清单”来说想法、谈看法。

  乡镇发展的好不好、成绩优不优、幸福指数高不高,群众说了算。越是基层,与群众打交道就越多,基层乡镇作为联系服务、教育引导群众的第一站,既要做好文件“下达”,将好政策、好服务带给群众,又要实现有效信息的“上传”,将群众的想法、建议,基层的问题、困惑全面收集、科学筛选、及时传达,在实实在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

  民意,就是呼声诉求、意见建议,对基层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着有力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民意就是眼睛,帮助基层单位看清矛盾问题,及时对症下药;民意就是大脑,为基层党员干部创新思路、凝聚智慧提供合力。一旦民意被代表、被包装,就会陷入自欺欺人的“套路”,在闭塞视听之中疏离群众,听不到基层百姓真正的声音。长此以往,只会导致民意“断片儿”,迫使基层工作根基不稳、风雨飘摇。

  “套路化”的民意,究其实质,还是作风出了问题。有的干部工作不严不实,平时缺乏调研,一到反映问题便就慌了手脚;有的干部歌功颂德听惯了,自认为基层一片欣欣向荣,但凡听到群众反映问题,或是看到群众来访就“不舒服”;也有的同志,随便给群众“扣帽子”,总觉得群众意见没根据、建议没作用,听与不听一个样;更有甚者,明知自身工作不到位、有问题,便想着“以堵废疏”,别让问题暴露出去,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四处“设障”,阻碍问题反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基层工作,深入了解基层、明确问题、化解矛盾,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容不得“假把式”,否则,不良现象得不到关注、存在问题得不到解决,还是要让基层群众“买单”。所以基层党员干部,尤其要充分用好身在基层这个有利条件,做到愿下基层、勤下基层,加强与群众的有效沟通、正确引导,让矛盾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要积极应对群众诉求,把对群众尽心尽责摆在首位,将群众的事作为自己的事来悉心办理,少计较个人的得与失、多关注工作的实与不实,培养正确的政绩观,用回应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来衡量自身业绩。

  基层党委也当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监督,对群众意识缺乏的同志及时提醒、“拍打”,让其“出出汗”“排排毒”,真正意识到问题所在,转变思想作风。要树好标杆、凝聚正确的群众观,对那些主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常驻基层、努力实践的同志给予更多鼓励、帮助和支持,形成基层声音畅通无阻、基层智慧发挥作用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党员干部才会产生做群众工作的信心、兴趣,愿意多到群众中去走一走、看一看,积极开展学习、实践,尽好应有的责任、贡献出足够的力量,维护好基层群众满满的获得感。

  ——作者:储旭东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