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一名年轻女子被家人送到山东淄博临淄区人民医院,经诊断患上了热射病。女子的家人解释说,因为她刚刚生了孩子,为了不让女子落下“月子病”,将来“怕冷怕风”,他们坚持不开空调、风扇,让她盖着被子。经过检查,女子的心脏和肝脏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鉴于女子情况危急,医生全力抢救,可是女子的情况太严重,最终,没能挽回女子年轻的生命(7月18日 钱江晚报)。6月2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科普工作相关情况。发布会上,卫计委表示,目前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从2008年的6.48%到2015年的10.25%;下一阶段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2020年要达到20%,2030年要达到30%。据2015年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仍只有10.25%,即每100个15~69岁的人群中,只有10.25人了解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居民的科学就医和合理用药行为(6月26日央视网)。看到这二则新闻,笔者不禁呼吁:健康教育这块“短板”该补齐了!
所谓“健康素养”,就是“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的健康意识。为什么居民的慢性病发病率常年来居高不下?为什么少数市民随地乱吐痰、在禁烟场所吸烟等不卫生习惯难以改变?为什么像“坐月子中暑”案例已经被曝光过多次,但依然存在坚持采取如此蒙昧做法的家人和产妇?很大程度上,与缺乏健康意识有关系,与缺乏对此类伪科学做出审慎判断的能力有关系。
如何提升人们的健康素养水平?有效的办法就是要补齐健康教育这块“短板”,引导居民养成卫生的生活习惯,让人们远离伪保健类科学。最近,教育部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给我们带了个好头。同时,各地各单位都应该履行好健康教育职责,通过设立健康教育阵地,开办健康知识讲座,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让健康知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相关公共机构应当提供更多的义务科普,建立层层设立的科学防火墙,来堵住伪科学的入口,让“坐月子中暑”等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老百姓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第一责任人,更应该主动学习健康素养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要坚持用科学方法,辨识清楚传统陋习的危害,坚决与陋习做斗争,摒弃掉一切违背科学的传统陋习。
王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