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篇名为《天雷滚滚!那些糟心的儿童绘本》的文章开始在网上流传。文章列举了部分儿童绘本,质疑“挖鼻孔”等内容是否有可能导致孩子模仿,同时表示一些绘本故事的价值观“无法接受”,为孩子选书成了“难题”。
随着国内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儿童教育越来越受到家校的重视,绘本市场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对于绘本的编选、印刷、管理等整个系统的讨论从未停止。这次流传的热帖再度说明,书籍,如同人的朋友,也有良莠之分,而作为国际公认“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的绘本,质量优劣对于孩子幼小心灵的塑造和成型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那么,如何避免此类“糟心”的吐槽?在我看来,多方的“操心”才是治本之策。
首先,编选者要操心。无论是原创,改编还是引进,“精品意识”应当是绘本编选过程中必须尊重的信条。因为,绘本不仅只有色彩丰富、故事风趣等适合孩子成长阶段的特点,还应具备向儿童传输正确、健康、积极、向上的“三观”的责任和使命。浮躁的胡编乱造,粗浅的解释和嫁接,只会制作出贻害无穷的“精神垃圾”。
其次,监管者要操心。文化监管、教育监管等部门应切实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应牢记不仅仅是监管几本书,而是肩负着净化和美化儿童精神家园的重任。对于一些哗众取宠,粗制滥造的雷人绘本,不予其生存空间,该下架的下架,该处罚的处罚,绘本市场的纯净和安宁还需监管者们“铁手”的果决和魄力。
此外,广大商家也不能置身事外,绘本市场之所以有鱼龙混杂之乱象,与商家、出版商的良莠不齐不无关系,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对社会效益不管不顾,最后的结果自然不会好看。
其实,无论是编者、监管者,还是商家,最关键的,还是在终端把关者——家长。最基本的常识当然是:一定不能买盗版,若要网购,则要选择出版社官网或者正规销售网店。并对绘本的内容和质量要仔细鉴别,在把书递给孩子之前,自己得先读一遍。
而对于新闻中提到的被“吐槽”的绘本,家长们也不用完全排斥,可以跟孩子进行“亲子共读”,“亲子共读”有两种:一是孩子自己看、自己理解;二是家长引导,和孩子一同讨论。后者显然更重要,如果引导得当,自然有助于孩子更完整、更理性地理解绘本内容,避免可能的不良影响。
说与其说是让孩子读书,不如说是倒逼家长们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如果大人读书足够丰富,能够欣赏艺术创作的个性,接受多元文化和不同观点,加强亲子交流,孩子的知识面、视野也会如雨后春笋般带来新鲜的收获和惊喜。
文/舒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