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乐清市出台《乐清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丧葬礼俗整治工作的通告》,规定从今年7月起,将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展开丧葬礼俗整治,其中的部分具体规定引起市民和网友的关注——摆放花圈花篮数量不超过4个、出殡乐队人数不超过13人、送葬车辆不超过5辆等。(北京青年报6月28日)
礼俗,指礼仪习俗,即婚丧、祭祀、交往等各种场合的礼节。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改善,在一些地方,婚丧嫁娶等事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之风愈演愈烈,部分民众碍于面子,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这样不仅加重了群众经济负担,还造成巨大浪费,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社会风气,着实不妥。为了整治丧礼铺张风气,政府出台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丧葬礼俗整治工作的通告,按理值得一赞。可,其中的部分具体规定“五个不超”和“五个禁止”,却引起市民和网友的关注。稍加细看,笔者以为,红头文件vs礼俗虽好不能“越界”。
其实,婚丧嫁娶,人情消费本属正常。但现实中一些人认为场面越热闹、礼金收得越多,越能体现自己的人脉,脸上也越有光,因而助推了人情消费的畸形发展。尤其是部分领导干部,不乏存在借乔迁、生辰、子女升学嫁娶等时机,大宴宾客敛财创收,造成不良影响。诚然,婚丧嫁娶成为滋生腐败行为的“温床”和敛财的“高发地带”,也的确暴露出监管上的漏洞。为此,以地方政府出台文件的形式进行严格的规定,让组织审查和监督有据可查,是必要之举。可这一规定,还真是不能“一刀切”。以摆放的花圈、花篮、花匾总数不超过4个;出殡鼓乐队规模不超过13人;火化时往返殡仪馆的车辆和出殡车辆不超过5辆为例。试想,如果家里的直系亲属稍微偏多,谁去谁不去呢?
再进一步说,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早有规定,禁止“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如今的“五个不超”和“五个禁止”,不外乎是就《准则》中对“大办”的界限有了给为细致明确的规定而已。办多少桌?多少人参加?不超过多少桌?等等如是,无疑是填补了制度上的漏洞,让执行更具操作性。但,如果作为普通民众,都一视同仁的禁止在丧事活动中施放(悬挂)白气球、租用非法改装的花车、使用电子花圈车;禁止在家守灵期间、祭扫活动中燃放烟花爆竹;禁止制造、销售用于丧事活动超标准的花圈、花篮、花匾以及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等。未免让红头文件vs礼俗的权力过于任性化,是否有操之过急之嫌?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话又说回来,回到本文,笔者以为红头文件vs礼俗也并不是不可取,和没有先例,关键是从党员干部的角度如何真正执行和落实。对有关丧葬礼俗整治方面的制度作出进一步的完善,只是一个方面,树立制度的严肃性,严格监管尤为重要。如果能对所有的领导干部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真正让违规违法者尝到苦头,受到惩处,以儆效尤。那么,群众势必效仿。说白了,务必做到“己不正,焉能正人”,否则就算耗费巨大的行政成本,也有可能得不偿失,形式大于内容而已。
一言以蔽之。传统习俗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从历史沿袭而巩固下来的,具有稳定的社会风俗和行为习俗,并且已同民族情绪和社会心理密切结合,成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准则。丧葬礼俗整治,倡导文明新风固然可赞,可千万不能“越界”!(文/鱼予)
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17/0628/c1008-29367072.html
作者:余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