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据广东省纪委消息,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河源市原市长彭建文因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审查。而此时,距离彭建文履新安监局党组书记,才一个月时间,堪称“短命厅官”。(6月20日,法制晚报)
近日,履新安监局党组书记才一个月的彭建文被查落马了,媒体为其冠名“短命厅官”。消息一出,引起了舆论热议。舆论在为“短命官员”被查落马拍手称快的同时,也在质疑“短命官员”何以通过任前考察,甚至一些网民直言“短命官员”的背后潜藏着“带病提拔”的魅影。
诚然,官员刚获提拔不久就被纪委拿下,确实有“带病提拔”的嫌疑,组织部门也难逃用人失察的责任。但是,“短命官员”频现,未必就一定是“带病提拔”或者“提拔失察”,在反腐的大背景下,有时候提拔“短命官员”或许只是为了“调虎离山”。
翻看彭建文的从政履历,我们不难发现,从2011年,彭建文调任河源市委副书记,市长,到2017年5月转任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这6年的时间里,彭建文一直在河源市从政,且在单位手握重权。如果纪委要查彭建文在此期间的违法腐败问题,势必会遭到诸多障碍。
首先,纪委的调查取证,可能会受到权力阻拦。如今的贪官不再是胆小怕事的官员了,他们往往有很强的反侦查、反调查能力,而且私下还会订立所谓的“攻守同盟”,甚至有的官员还敢和纪委工作人员,乃至和巡视组暗中较量,公然对抗组织调查。面对纪委调查,通常情况下,没有那个贪官是会束手就擒的,总是会挣扎一番。如果此时他们还大权在手,纪委调查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查处这样的贪官,有时候纪委会使用“迂回战术”,避免和官员的权力进行正面交锋。
其次,若不将主政一方的“一把手”调离他熟悉的权力中心,不少党员干部群众在反映问题,检举腐败时会有所顾虑,担心遭到权力报复,从而不敢说真话,不愿冒风险。换言之,有时提拔问题官员,是为了更好的收集贪官的腐败罪证,只要一旦掌握了确凿的证据,纪委就会立马立案调查,尽快将贪官拉下马,以最大可能的减少“带病提拔”带来的负面效应。所以,对“短命官员”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因为“带病提拔”的官员越短命,说明纪委查案的效率越高,能力越强。
最后,声东击西,攻其不备,是纪委反腐常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实际上,不少官员在落马之间,坊间就流传着关于他贪腐被查的消息。对于这些传言,其实贪官自身也异常担忧,但在公众和组织面前却总是心存侥幸,直言自己乃是清白之身。当贪官处于被查流言的困扰时,做事免不了更加小心谨慎,但当得知自己正常升迁后,则会错误地认为自己骗过了组织,躲过了调查,已然安全着陆。殊不知,这一切纪委都看在了眼里,不对外宣布只是怕“打草惊蛇”,断了反腐线索,让之前的努力都付诸东流罢了。
反腐远比新闻报道要复杂得多,其中的利弊权衡,综合研判,并非外人能够知晓的。民众看到“短命官员”的消息时,不能总是责怪组织“用人失察”,任前考核不严,因为提拔“短命官员”有时或许只是为了“调虎离山”,更好地配合反腐。
作者:沈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