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村民扮“包公”再次敲响农村反腐警钟
2017-06-07 08:5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近日,村民扮“包公”到郑州市高新区人民检察院举报村官事件引发热议。6月6日下午,郑州市高新区人民检察院就此事作出公开回应称控申部门已受理举报材料,已按程序开展调查。(6月6日网易新闻)

  近日来农村腐败强势“蹭热度”,触痛了公众的“神经”,引起了广大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感。山西省吕梁市的“变形村霸”,带上“大善人”等面具,骗取群众的信任而借机“疯狂敛财”;福建省长乐市的“目标村官”,上任后给自己定了个“3年500万”的敛财“小目标”……他们一个个在金钱面前沉沦,一次次敲响农村反腐的警钟。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最基层,是党和政府的“末梢神经”,村干部又是农村建设的“推动者”、广大农村群众最直接的“管理者”,因此,他们的贪腐就像“蛀虫”一样在蚕食着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时刻警惕农村腐败对农村基层的稳定、党群干群关系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的破坏。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农村反腐必须净化政治生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个“贪腐成风”的政治环境下,想要“独善其身”,真正做到清正廉洁谈何容易。为何农村基层贪腐“屡见报端,频上头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你贪我贪大家贪”的政治生环境造成的。因此,必须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反腐必须抓好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上级组织尤其是乡镇干部对农村干部队伍的选拔与任用要做好监管,严惩“拉票贿选”、“选举作假”等“恶劣行径”,清除混入农村干部队伍中的“害群之马”,注重从源头上打造素质过硬的农村干部队伍,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清流”。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农村反腐必须加强基层法治建设。由于基层法制建设的缺失,村民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盛行,从另一个角度讲,这种“敢怒不敢言”的行为纵容甚至助长了农村基层腐败行为。因此,必须补齐法治建设的短板,提高村民的维权意识,让农村腐败行为尽快受到法律的制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农村反腐工作必须警钟长鸣,严防“蛀虫”触碰“高压线”,侵害群众利益,侵蚀群众的幸福感。

  新闻来源:http://news.163.com/17/0606/20/CM99TBR10001875N.html

  方鸿涛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