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山东滨州学院中一对大学生情侣,因违反所谓“禁止在公共场合搂抱”的规定,被该校“自律委员会”的学生发现,要求登记信息,进而引发冲突。该组织共七八个人将该男生打伤,致其身上出现多处擦伤。当事学生已被处分。(5月16日 人民网)
这一事件曝光后,媒体的评论大多都把矛头直指这一高校的“自律委员会”,该会的问题也就随之凸显出来。有的为其定性,烙上了“培养伪君子”的印子,也有的认为“自律委员会”应该先自律,如此或许能够避免这种粗暴的“律他”。这些论断的出现,本身没有问题,而且也是基于现实考量的。
怎么说呢?因为自律会其实是在死板机械的在执行公众潜意识里认定的有争议规定,这是在盲目约束,还搞出了暴力伤人的事件,也确有“越界”的嫌疑。所以说,其被舆论的板子打,成为众矢之的,怎么看都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对于情侣校园抱被群殴这一事件而言,自律会的问题仅仅是表面上的问题,而真正需要深挖的问题,或许还得从自律会所执行的那条“禁止在公共场合搂抱”的校规以及校规所反映出来的高校管理思维上去找,这是需要明晰的一点。
因为如果仅把视野放在自律会的问题上,那处理的思维无非是严查暴力行为,某种程度上会忽视暴力行为的引爆点,也就是那条校规。结果就是依规处分当事学生,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可问题在于,这样处理后,似乎并不能在以后真正规避类似事件的发生。毕竟那条奇葩的校规还存在,学生与自律会的矛盾说不定在哪一次“校园执法”中又会出现。
即使那条奇葩校规禁止了,可其他类似的奇葩校规可能仍“大摇大摆”的存在着,干扰着学生的正常生活,比如禁止女生穿热裤、学生宿舍床铺不许拉帘和男生不许打游戏,女生不得逛淘宝等等。这里的随便一条就有可能让冲突再现,这也是必须要引起警惕的状况。而警惕中也不能忽视了现实的思考,得思考这些奇葩校规的真正根源,即其背后显现出来的高校保守甚至是迂腐的管理思维,这里面或许还有育人理念的一种缺失,也要进行相应的探讨。
高校目前的处分措施,只是一个表面上的处理,也说明了其也只看到了自律会问题。而高校要想真正回归开放与包容的本真,就绝不能仅仅止步于此,必须去拿自身深层的问题开刀,这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谁也不指望有类似问题的高校能够“一口吃个胖子”,毕竟思维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得有“心”,这是最不能退却的一步,也是高校应有的责任意识。也就是说,只要先能有反思的意识和探索的行为,那对于循循渐进的等待,学生也是能够理解和支持的,因为他们能从中看到开放与包容这些大学应有精神回归的希望,这便值得大大的肯定。
对于校规本身的现实争议,其可以继续在社会上进行讨论与明晰,也不要急着去评判校规的对与错,因为这种争议一时半会也得不出什么准确的结论。而相关的高校也可以将校规的争议先放放,或者说主动跳出所谓的争议,将相关校规的存废交由学生来决定,尊重学生的选择。这不仅能凸显出高校本身的胸怀,还能让“自由风”在高校里吹一吹,学生和自律会的矛盾也能得到一定疏解,在这些基础上,这种方法也是对高校那些错误的管理思维一种探索式改变,会慢慢触及问题根源。这可谓一举多得之事,何乐而不为呢?
http://sd.china.com.cn/a/2017/xjoe_0515/963264.html
作者: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