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我们不需要一个“被公益”的朱婷
2017-03-31 09:2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朱安亮是奥运冠军朱婷的父亲,他被十几天前一个亲戚转发的信息所震惊,网上传出的“朱婷半年败光两千万,又修路,又捐建学校、敬老院”。朱安亮对此称:“全都是假的,一点都不靠谱。有一说一,没影儿的事情不能瞎编,这不仅是对女儿不负责任,也是对社会公众的不负责任。”(330日 《华商报》) 

  远在土耳其排球联赛效力的朱婷,不想自己是“被公益”了一把。再看几个月前朱婷“被公益”的旧闻,很难断定那些文章有道德绑架朱婷的刻意。你甚至能读出作者对于朱婷不加掩饰的喜爱和欣赏。对于从穷孩子拼搏成人生赢家的朱婷,拥有死忠粉是情理之中。但喜爱是一码事,用无中生有的公益成绩单来为偶像增加光环,本质和造谣无异,而且对朱婷也构成了权益上的伤害。 

   “被公益”对于朱婷的伤害在于,子虚乌有的公路、学校和敬老院让当地群众承载了期待,加之名人效应,更给乡亲们增加了通过朱婷改善生活的愿景。毕竟,衣锦还乡之后的造福一方,已是中国传统的感恩模式。但被传闻误导的人们发现,情况并未如同勾勒的那样,失望就不可避免。巨大的心理落差,足以给朱婷戴上“口惠而实不至”的帽子。 

  但整个事件从头到尾,朱婷都并未参与。她更像一个道具,被看似善意的文字私人订制出“被公益”的美好图景,接下来又要承受本不该属于她的指责和质疑。之所以朱婷能成为主角,就是因为她是名人,是一个有励志故事的名人。而喜欢给名人“量体裁衣”,这又恰恰是当下公益的尴尬和怪象。 

  或许是马太效应,当下公益、慈善等社会活动很愿意和名人产生“对对碰”。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皆是如此。人们信奉名人应该回馈社会,核心思想仅仅就是对财富再次分配的雨露均沾,但他们又高估了名人在公益领域的驾驭度。“大衣哥”朱之文为家乡出资修路后,却被村民要求送车。这种尴尬就是双方面的。做公益者的善意输出远远不能满足获取者的胃口之后,难免牢骚四起,但名人往往并不具备公益经验,却经常成为被“公益”穷追猛打的对象。用画饼充饥的方式来给朱婷“被公益”,就是如此。 

  我们不需要一个“被公益”的朱婷,这是对她私有财富的尊重,也是对当下公益语境的深思。如果任由“被公益”的幺蛾子频频出现,名人百口莫辩,将陡增出对财产的不安全感以及对社会的不信任感。对于这种现象,应该按照传播谣言来予以严肃对待。否则,公益就可能还是任由人打扮的小孩子。(谢伟锋)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