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统计,仅2014年一年,李克强出访国家12个,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期间至少签署251项大单,涉及总金额至少1400亿美元,其中占比较大的是高铁、公路、能源和民生等领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有企业领衔发展的中国高铁、中国航天、中国装备等,已经成为中国高端“走出去”的金字招牌,成为“国家名片”。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的作用更多体现在支持、扶持、杠杆作用,但没有现存的‘金娃娃’摆在那里。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要深化改革,要‘借东风’,激发内生动力,在竞争中增强实力。”
2017年初,在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上,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东福在会上作了《强基达标提质增效 奋力开创铁路改革发展新局面》的报告,为2017年中国铁路“强基达标、提质增效”,指引了前行的方向。
铁路发展成绩有目共睹。当前,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超过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高铁技术已获得900多项国际专利。高铁让中国更小了,让旅客出行更从容了。中国高铁已成为发展快车道,并已成为“一带一路”的领头羊。土尔其第一条高铁、印尼第一条高铁、俄罗斯第一条高铁等,也都有中国企业的身影。短短十年间,中国高铁唱响“世界好声音”,从学徒到师傅的华丽转身,就与“中国标准”的质量追求和技术创新密不可分。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赖之以好。”身处创新时代,只有创新发展才是可持续竞争的唯一优势。而创新的续航能力,和基础科学研究、产品转化能力密不可分。要想比别人走得更快一点,就必须迈过基础技术、基础理论这个门槛。当前,中国和其他国家一道,站到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风口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靠重大创新去赢得先机。
随着12306官网的持续优化,火车票更好买了;因时而动的调图,让运力安排更科学合理;旅游专列“向着市场开”,“说走就走”的旅游提升了人们出行的幸福;5秒钟刷脸进站、机器人“小璐”语音指路、VR全景导航等,“互联网+”让铁路出行科技范十足。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铁路服务走在自我完善的路上。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以今日之我,胜昨日之我”,铁路创新改革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今年两会期间,多位全国政协科协界委员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过程中,以及接受记者采访时,不约而同谈到我国高铁及相关产业,希望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铁技术发展。创新改革,永无止境。诸如,运行速度提升,高铁wifi普及、安全预警技术等等,以“工匠精神”为标尺,铁路改革仍任重道远。
保持创新改革的精神,不断自我突破,不断契合市场,铁路提质增效必将大有可为。(胡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