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9岁娃玩游戏充值过万令人忧
2017-03-02 17:0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宝鸡一名9岁的女孩玩微信游戏,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充值过万,家长表示,若涉事互联网公司不合理解决,他将起诉对方。31日,家住宝鸡市金台区新福路的王先生反映,9岁的女儿玩微信游戏,用微信钱包绑定的两张信用卡充值购买游戏道具,自己发现时已充值超过一万元。与银行联系后王先生得知,从201611月到20171月,两张信用卡连续使用微信支付财付通消费超过百次,最小的一笔5.7元,最大的一笔700元,一天有时多达13次消费,都是充值到微信游戏中(32日华商报)。 

  这说明,互联网运营商的手机游戏就是一个陷阱,如果不具备法律规定行为能力的孩子玩游戏,那就只有坑爹,坑娘,别无选择。而且,手机游戏会让孩子玩得如痴如醉;而且,大多数孩子的父母都是银行卡捆绑在手机上为了使用方便;而且,互联网运营商也知道这个秘密。所以,互联网运营商这对手机设置的游戏软件正好可以满足孩子们的游戏欲望,即便是孩子们玩游戏输了钱,他们也可以用父母的银行卡支付游戏赌资。 

  由此可见,某些互联网运营商的道德良心实在是可恶;由此可见,父母把银行卡绑定在手机上,无疑也是给孩子玩游戏充值提供了极大方便。如果父母设置的银行卡密码很快就能被孩子解密,那就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孩子玩手机游戏就会就会和赌博一样上瘾。因此,一个9岁的孩子玩手机游戏被充值一万元就不是稀奇古怪的事了。而且,孩子玩游戏会越玩越上瘾;而且,父母也无暇顾及孩子会在什么时间用手机玩游戏。 

  那么,9岁女儿玩游戏被充值过万元,就必须依法通过人民法院讨回公道;那么,父母也需要从中吸取深刻教训;那么,就需要国家网信办和国家工业和信息化监管部门依法对互联网运营商进行责任追究;那么,就需要国家监管部门对互联网运营商的手机游戏,依法进行必要的限制,绝不允许运营商通过充值方法实现赌博目的,并以此方法牟取非法利益。而且,父母作为孩子法定的第一监护责任人,应该依法尽到监管责任;而且,父母应该对自己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密码采取安全保护措施,绝不能用自己的出生年月日和手机号作为密码。否则,就会被孩子通过猜谜语方式解开银行卡密码。只有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才能有效防治少年儿童用手机玩游戏掉进互联网运营商设置的陷阱。 

  而且,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和学校,都应该肩负起对少年儿童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的责任。尤其是对于有偿使用的网络游戏和带有赌博性质充值的网络游戏,应当教育孩子禁止使用。如果发现互联网推销带有赌博性质的网络游戏,应当积极主动地向国家和各级地方网信办监管部门检举揭发和举报。而且,国家应当加大依法监管力度,对带有赌博性质的网络游戏应当依法实施零容忍。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少年儿童玩手机游戏被充值之后,坑爹坑娘。 

  而且,全国各地已经发生多起少年儿童玩手机游戏被充值坑爹坑娘的事件。因此,应当引起国家网络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依法对相关互联网运营商进行责任追究。如果单凭孩子父母通过法院法律诉讼维权不仅很被动,而且效率很低。而且,也可能法院诉讼存在着某些法律盲区。所以,监管部门的行政问责可能会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如果能够通过依法行政问责和法律诉讼相结合,对非法获利的互联网运营商实施双重处罚,那是最好的效果。而且,公众期盼有这样的依法问责社会效果。那样,就能对非法设置手机游戏非法获利的运营商起到依法严惩的作用。 

    

    郭喜林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