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援藏干部总领队尹弘在藏两年多,白发已添三千丝。因为高原反应,他整夜整夜的头痛,失眠,漫漫长夜,其间的痛苦,他从未在大家面前说过。偶尔会被细心的队员发现,他在大把大把地吃药。对口援藏结束后,尹弘又提出“忘记西藏”的理念:在西藏三年的人生经历刻骨铭心,永远不会忘记,但不要回到上海总是拿援藏的辛苦经历说事,不要挂在嘴上。(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官员是否真的有政绩,是否真的备受群众爱戴,还要在他退位后,看群众的闲谈。群众的口碑往往在离任之后才会显露出来,也才是检验官员政绩的“试金石”。
“忘记西藏”并不是忘记西藏这个地方,忘记西藏的人民,忘记西藏三年人生经历刻骨铭心,要忘记的是曾经在这里挥洒的汗水,曾经在这里不眠的日夜,曾经在这里服务群众的点点滴滴,虽然辛苦,但是却充实。
说到“忘记西藏”我们不难想到“镀金族”,西藏的经历明明就是人生政绩的出彩之笔,为何要“忘记”?“镀金族”的走基层明明就是一笔“软画”,为何还要“记起”?在这对比中我们不难读出对政绩的态度,前者把政绩看成担当责任,后者把政绩当成仕途晋升的阶梯,自然对待的态度不相同。
“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这不仅仅是一种境界,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对国家和人民的负责。心中有民,一心为民,才能在“成绩”面前淡然自若,才能在“功名利禄”面前不动分毫,甘于当“功成不必在我”的“无闻英雄”。
“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这是怎样一种政绩观?事在人为,人在有志,志在奋斗。当建功之时撸起袖子加油干,当功成之时,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正是这样的“境界”和“执行力”才能向群众上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作者:王雪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