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这样的积弊,个别办事窗口仍然难改;门好进、笑脸迎,可事还是难办,这样的软钉子,群众还能碰到。如何建立科学的评议机制,来倒逼干部担当尽责?重庆市南川区请服务对象和群众打分,探索开展“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活动,“评优”变成“评差”之后,窗口办事作风有了明显改善。(2月16日 人民日报)
自2014年12月重庆市南川区开展了第一次“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活动以来,一部分效率低下、态度散漫的党员干部被约谈、甚至调离原工作岗位,也有一大批愿意为人民群众干实事、服好务的工作人员脱颖而出。
笔者认为,与常见的“评优”活动相比,重庆市南川区的“评差”活动颇有亮点。与其他工作领域不同,政务服务中心、出入境管理大厅等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与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打交道。前来办业务、求咨询的基层群众,有着不同的知识文化水平、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如果这些办事窗口的工作人员还是坚持“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主义作风,从中央到地方花大力气建构的服务型政府形象,又将被质疑和动摇。
“评优”,是对党员干部的正向激励;“评差”是促使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的有效倒逼机制。两年多以来,重庆市南川区24名上榜科室负责人中有2人被调离了原工作岗位。“群众考官”们评选出来的“最难办事科室”排行榜,就像一针注入党员干部大脑中的“清醒剂”,在“评差”所带来的工作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开始思考如何提高服务效率,如何达成群众满足,越来越多的便民制度和利民服务开始落地实行。
“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活动的目的不是让上榜的部门和党员干部“丢脸”,而是让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这类评选的倒逼下,在工作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评差”活动让党员干部真正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人民群众所期待的公共服务到底是什么,这是一次良好的尝试,值得坚持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