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挂名党员”之我见
2017-02-08 16:3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春节期间,笔者回农村拜年。在与亲戚、邻居闲谈中了解到,农村中少数党员或常年在外务工经商,或高校毕业、退伍后把组织关系装在口袋中,或退休后组织关系在原工作单位,而本人却常年居住在异地,这些同志基本不过组织生活,不履行党员义务,缺乏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百姓,政治意识淡薄,随意传播谣言,发表妄议中央的错误言论,甚至违法乱纪,成了游移于组织边缘的“挂名党员”。 

    出现“挂名党员”现象,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管理因素,也有个人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层党组织管理服务缺位,履行职责不明确。部分党组织把主要精力放在硬性考核指标上,存在“重党组织建设、轻党员队伍管理”的倾向,加之党员人数较多,活动缺乏吸引力,管理难以跟踪到位,使得党组织凝聚力不强,部分党员在思想、行为上放任自流。二是少数党员组织意识不强,不愿主动亮明党员身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党员的思想观念也在随之发生变化,政治信仰有所滑坡,认为在市场经济年代,党员与群众没有什么区别,对党的感情淡化,对党的事业缺乏激情,不看重党员身份,甚至不愿按时交纳党费,注重自身利益诉求的多,关心群众利益的少,只顾自己致富,不愿带领周边群众致富。因而,对自身的标准与要求不够严格,组织观念淡化,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不高,不信马列信鬼神,甚至参与封建迷信活动。三是退出机制不畅。有的基层党组织认为,尽管“挂名党员”客观存在,虽放松了自我要求,没能很好发挥党员作用,但也没有发现犯政治性错误,更没有犯罪,不至于到了非要采取组织措施的地步,还是以教育为主,不愿轻易除名而得罪人,使得“挂名党员”长期存在。 

    解决“挂名党员”问题,必须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升组织管理能力。村(社区)党组织承担着建党管党的重任,在带领群众致富、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的同时,应加大自身建设力度,根据党章要求,科学管理,着力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加大基层党组织规范设置力度。根据基层党组织党员人数的实际情况,按照方便管理、利于活动的原则,科学设置党组织,减轻基层党组织党员管理的工作量。对社区党组织,要积极推行把支部建在网格上,把公共服务延伸到网格,把党员力量下沉到网格。二是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教育培训。上级党委(党校)筹划年度工作时,应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业务培训纳入年度计划,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三是完善党员管理机制。要建立健全党员目标管理机制,针对党员分散、难以集中的实际,充分发挥在职党员的作用,对“挂名党员”进行逐一登记造册,结对帮助,对长期将组织关系放在身上的“口袋党员”,应明确专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劝其在规定时间内报到,并补交相应党费,对退休党员应根据党章规定,与所在单位搞好对接,符合关系转接的要及时搞好转接。在管理上,根据党员年龄结构、能力特长等方面的差异,实行分类管理。在作用发挥上,要按照党员的义务和权利要求,压担子、分任务,并督促他们认真履行。 

   解决“挂名党员”问题,必须以理顺党员组织关系为主,促进党员回归管理。一是加大对党员的教育力度。结合党员实际,注重分层次、多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教育培训,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对党员权利义务规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性修养、党纪观念的教育引导,切实增强党员联系党组织的主动性。二是加大对流动党员的核查力度。联合各方力量,加大对组织关系转隶不及时的核查力度,把他们纳入村(社区)党组织管理范围,促使党员回归党组织管理。三是实施党员组织关系网上接转。充分运用党员信息管理系统这一平台,实行党员组织关系网上接转,简化接转手续,减少党员来回奔波,更好地为党员提供方便与服务。 

    解决“挂名党员”问题,必须畅通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党章》规定“党员有退党的自由”。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党员正常退出党组织的渠道并不畅通,导致党内存在着一些不符合党员条件的“挂名党员”,损害了党的形象。因此,要积极应对和处理党员队伍中不合格党员,对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党员队伍中不参加组织活动、不及时交纳党费、不为党工作的“三不党员”,要按《党章》规定,根据组织程序予以除名;对信仰宗教,已经丧失一个共产党员最基本的党性原则,要按照《党章》规定和民主评议结果,按组织程序及时清理出党员队伍。 

  韦干熙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