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河南省栾川县的“一号文件”格外引人注目:栾川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1月6日联合下发通知,在全县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主题活动。(2017年01月30日 来源:人民日报)
这个“一号文件”提倡“婚事新办、喜事廉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明确了红白事参照标准:红事宴请最多不超过20桌;本村乡亲随礼一般控制在50元之内,最高不超过100元……这个来自县级的“顶层设计”是对症下药的一剂良方。
这个病根来自于愈演愈烈的红白喜事攀高之风。大河网曾经有一篇报道,说河南省不少地方,以前流行的“万里挑一”“N大件”等要彩礼的说法早已被“三斤三两”“万紫千红一片绿”“一动不动”代替,礼金数额直接翻了十多倍。
这些“名词”会让你摸不到头脑。啥叫“一动不动”?“一动”就是一辆价值15万左右的汽车,“不动”就是城里一套至少两居室的房子。“三斤三两”,指的是面值100元的人民币称足三斤三两,约合13万元。在豫东个别地方,女方索要彩礼的标准是“万紫千红一片绿”,即1万张5元的、1000张100元的、一堆50元的钞票,加起来可达18.8万元。其他的定亲标准还有“一动两不动”,即一辆汽车,城里一套住房,乡下一套住房。有儿子的一般农村家庭,把媳妇娶进门,再加上办酒席的钱,爹娘就彻底成了贫困户。
在农村,它们就好比是适龄小伙儿的紧箍咒,随便念起来一个就足以让他们头皮发麻、叫苦不迭。对于这些新兴陋俗的治理,需要政府层面来出手,对于移风易俗的改变,从古自今都有“案例”。在《韩非子》中就记载有一个管仲改变当时厚葬的故事,说当时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未几,厚葬之风休矣。
由于当时历史的局限,在手段上十分“暴力”,但政策的强力引导下,还是很快就改变了厚葬的社会风气。对于改变当下状况,去年11月28日,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奇葆同志就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老话说“病去如抽丝”,移风易俗的“一号文件”这剂良方能否治理“顽疾”仍需时日。不能仅仅依赖制度层面的建立,还得构建起党章党规、法律法规、公共政策、规范守则相互支撑的保障体系,才能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这也得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朱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