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沧海桑田,十年踔厉奋发。仰望星空,嫦娥“奔月”、北斗组网、天问“落火”、羲和“探日”;俯瞰大地,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成为亮丽的国家名片;走进基层社区,基层党组织面貌一新,凝聚力、战斗力增强,城乡居民的参与意识、自治能力普遍提升,法治意识、文明新风不断生长,中国之治在基层焕发出勃勃生机。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虽只有一字之差,体现的却是治理理念、治理体系等的深刻转变。党的十九大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作出具体部署。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小小社区,千头万绪,管好“小事”就是治理“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从推广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到深化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基层工作创新模式不断涌现;北京市强化党建引领,建设完善党群服务中心、楼宇驿站等,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多种服务;陕西延安市将共享餐厅建设列为重要民生项目,为老人、环卫工人、低保户等提供安全、实惠的饭菜;天津市规划搭建“城市大脑”,实现“一网管津城”,利用信息化手段赋能基层治理……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激发基层活力,提升治理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现代社会,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对社会稳定和安全造成冲击。在进行常态化治理的同时,基层社会不断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底线思维,提升应急管理能力。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行各业扛起责任,国有企业、公立医院勇挑重担,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在前,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各类民营企业、民办医院、慈善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等积极出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拼搏,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奋勇当先,广大科研人员奋力攻关,数百万快递员冒疫奔忙,180万名环卫工人起早贪黑,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千千万万志愿者和普通人默默奉献……在我们党领导的这场抗疫斗争中,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发挥了重要作用,交出了优异答卷。
当前,人民群众对基层公共服务的期待更加广泛多样,这对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运用系统思维,维护人民群众不同的利益需求;坚持人往基层走、政策向基层倾斜,工作沉下去、接地气,让更多资源下沉到社区,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集众智、汇众力,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