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首页 > 第二阶段入围 > 正文
减负赋能需实打实 “松绑”更要松到位
298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减负一直是广大基层干部重点关注的问题。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进一步为基层“松绑”,解放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把为基层减负一以贯之落到实处,必须始终坚持求实绩、重实效的导向,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激励基层干部心无旁骛抓工作、轻装上阵干事创业。

虽然近年来,中央和各地区各部门一直都在不断探索、细化落实减负举措,比如发文有清单,开会更务实,调研重实效,考核更科学,权责更明晰……但各地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花样”,有的地方口号喊得震天响,一段时间过后,原来的形式主义又“改头换面”卷土重来;有的围绕“减负”制定各种宣传标语、方案和报表,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上却雷声大、雨点小,基层干部感受度不高;有的为了应付检查,明面上的“文山会海”消失了,手机里的“群”却层出不穷。以上种种,说到底,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疾在作祟,难以真正解决基层干部积极性不足、幸福感缺失的问题。

为基层减负,不是一阵风,也并非一日之功,如果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很可能“一篙松劲退千寻”。形式主义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必须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狠功夫,常抓不懈、不断深入,既要根治文山会海等“常见病”,也要剑指“线下变线上”“红头变白头”等变异翻新的“疑难杂症”。要持续压实主体责任,狠抓问题根源,建立系统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疏通自下而上的意见反馈通道,让广大基层干部的心声能被听到、被关切、被回应,把基层减负真正落到实处。

减负的核心要义在于为基层赋能松绑,让基层干部腾出手来,一心一意地为老百姓多做好事实事。但也有些基层干部借着减负的“东风”当起了“甩手掌柜”,以“减负”之名消极怠工、推诿扯皮,不愿干事也不想担当。减负不是工作“减速”或者“减责”,广大基层干部必须进一步端正心态,正确理解减负的初衷,切不能让减负成为不担当、不作为、“懒政怠政”的“挡箭牌”。要把握住当前干事创业的大好时机,放下包袱、放开手脚积极作为,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中去,推动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落实,让老百姓看得到改变、摸得到实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