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江苏人民的接续奋斗中,江苏的“三农”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粮食总产连续多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0%、高标准农田比重65%、农业机械化水平88%,稳居全国前列;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万元,增幅连续11年高于城镇居民……一幅“产业兴、文化盛、环境美、生活旺”的乡村振兴画卷,在江苏大地徐徐展开。
产业兴,乡村振兴有实力。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科技引领,技术支持,给江苏农业发展带来了质的变化。
在南京溧水区的南京国家农高区里,无土栽培、农业光伏、数字信息管理等场景随处可见;蓝莓和黑莓的种植改变了传统的培育方法,品质好,产量高,如今溧水五莓(梅)已经成为优势特色产业,年综合效益超50亿元,带动10万人创业就业。高科技给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中国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而在科技的加持下,广袤大地又绽放新的光芒,书写新篇章。
文化盛,乡村振兴有内涵。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到,“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新时代,根植于乡村文明,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力量。
在南京市,溧水区横山村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将红色基因融入乡村发展,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红色文化+特色农业”的乡村振兴路。
在盐城市,射阳县用乡贤文化赋能美丽乡村建设,乡村走出去的精英、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以个人专长、文化道德力量参与乡村建设和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新时代乡村正在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环境美,乡村振兴有希望。近年来,溧水的“天空之镜”、“天鹅湖”、“粉黛花海”等生态美景频频走红网络;高淳国际慢城蜚声海内外;溧阳特色田园乡村各具特色,竹海、茶园、荷塘风光秀丽,引人关注……
今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就提出,“十四五”期间,乡村建设将全面提速。要加快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深入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环境整洁,生态良好,偏僻山村变成美丽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美丽乡村促进旅游消费,带来创业、投资,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的文旅动力。
生活旺,乡村振兴有福祉。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根植于土地,乡村依托现代化农业、乡村旅游等实现高质量发展,让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从2017年起,南京溧水区石湫街道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如今村容村貌发生巨变,旅游业、种植业共同发展,村民收入得到显著增加。泰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集聚了一批龙头企业,当地通过“园区重点龙头项目+基地+业主+低收入户”的发展模式,让老百姓在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创业收入、经营收入。
来自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3.5%;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5.5%,两年平均增长9%,跑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同比增速和两年平均增速。
在江苏大地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幸福图景正在步步实现。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踏上新征程,开启新篇章,江苏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