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网评大赛 > 作品展示 > 正文
漫评:用四色“苏”写五彩篇章(三等奖)
2021-10-11 10:12:00  作者:  文/曹辉 图/目目

提及江苏,一幅美丽灵动丰饶的水乡画卷就会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苏”繁体为“蘇”,由草、水、鱼、禾构成,寓意着江苏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富饶之地。“苏湖熟,天下足”,被誉为天下粮仓的江苏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开拓进取的求索精神以及“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的人文底蕴得以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繁华不衰。

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始终走在全国发展的前沿,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发展势头更胜往常。从真理标准大讨论、上塘村“大包干”到苏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再到昆山之路、苏州工业园经验、张家港精神、“守岛精神”等,勤劳的江苏人民以仅占全国面积1%的土地,创造着约占全国10%的GDP总量,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起航“十四五”的重大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苏要在“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这既展现出对江苏的关心重视和殷切希望,更是对江苏长远发展提出了重要指示和深刻指导。必须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如火如荼的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蹄疾步稳、勇毅笃行,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以“党建红”高举领航旗帜。党建是引领各项工作开展的“根”与“魂”,江苏走出的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等党的早期领导人,正是在党的引领下奋勇向前、矢志不渝。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加强政治建设,才能保证政治方向对头、政治原则坚定、政治路线正确,才能统一全党意志、凝聚全党力量,汇聚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要立场鲜明地高举党的旗帜,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提高政治能力,永葆政治本色,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为高质量发展装上“红色引擎”。

以“创新蓝”积蓄发展势能。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基因。江苏历来崇文重教、科教发达,江苏籍两院院士近300人,在苏工作的两院院士近百人,江苏有着科技创新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达到“放水养龙”的效果,招引更多良才劲旅;同时紧贴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紧跟国家发展大局,抢占转型发展的制高点,向技术前沿要动力,向产业高端要空间,以创新之钥解发展之锁,蓄前行之能。

以“生态绿”坚守生态底线。江苏有10.7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其中水域面积占17%,既有浩浩汤汤的江河湖海,又有精妙秀丽的小桥流水,生态环境资源是江苏不可或缺的优势所在。近期长江岸线环境综合治理、实施长江水域禁捕退捕等行动正是江苏见识早、行动快,严格守护生态红线,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表现。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确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

以“丰收黄”共筑民生福祉。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我们的责任。唯有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时代进步发展带来的满满收获感和幸福感,我们的工作才真正有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丽事业才能生生不息。要始终紧扣“人民”二字,坚持共享发展,主动回应人民的期待,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不断完善医疗、教育、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面对新时代的洪流浪潮,江苏早已蓄势待发,必将在搏击风浪中实现“看中国的现代化水平,要看江苏;看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要看江苏”的宏大愿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