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网评大赛 > 作品列表 > 正文
一辆自行车的“40年修为”
——看江苏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
2018-08-23 14:41:00  作者:  张启鸣

  改革开放四十不惑,江苏作为东部沿海省份,具备良好的发展优势,全面小康建设取得了阶段性丰硕成果。诚哉斯言,“一叶而知秋,见微而知著”,且从一辆自行车的“40年修为”看江苏高质量发展缩影。时光倒转几十年,自行车曾是最重要的代步工具。作为土生土长的江苏姑娘,对于自行车的记忆是爷爷高高的凤凰牌自行车,是自己的第一辆“捷安特”,也是现如今低碳节能的共享单车。

  1978年改革开放,听长辈们碎碎念,那时随着生活条件改善,消费品需求日益多元化,永久牌自行车和蝴蝶牌缝纫机、上海牌手表、红灯牌收音机被称为婚嫁“四大件”,更是家庭富裕的标杆。作为出行必备的自行车,无论城乡供不应求,“凤凰”、“永久”、“飞鸽”等品牌自行车稳坐同时代C位。

  到了80年代,自行车产业迅猛发展,全国产量相当于每一秒钟就有一辆新自行车问世。作为改革开放浪潮中的排头兵江苏省,大部分城市几乎达到“一人一车”的饱和状态。父辈母辈更是在这个时候有了挥之不去的单车情愫。

  90年代中期,“桑塔纳”“捷达”“富康”登上历史舞台,我更因为父亲的“桑塔纳”接送成为小伙伴中艳羡的一方。然而马路日趋拥挤,汽车尾气、工业废气让雾霾席卷了“天空蓝”,骑自行车出行比例逐年下降,自行车不再是单纯的代步工具,更多被贴上了时尚、运动、休闲的新标签。

  21世纪后,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愈演愈烈,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理念的大力倡导,火爆的共享单车应运而生,自行车重新回到大众的视眼。尤其在江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斐然,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百姓低碳出行主动意识强,多地开展了“地球一小时”活动,“自行车王国”的再度复兴正是江苏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剪影,那么其远方的发展前景如何,与江苏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休戚相关,且看镁光灯聚焦。

  一、聚力创新,大势使然,擘画“箫鼓春社,稻梁丰硕”的富足图。如果说自行车产业属于实体经济,那么促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正是江苏深化结构性改革聚焦靶心的大文章。江苏省是全国重要的自行车生产制造基地。在昆山一带,集聚了捷安特等一大批自行车和零部件企业。太仓陆渡有一片自行车生产街区,崛起了一座自行车产业城。近年来江苏燃旺“创新之火”,着力推动实体经济向中高端发展,降低税负,技术创新扶持实体转型升级,同时赋能新业态发展公共自行车建设,规划慢行交通系统,一方面让城市更宜居,另一方面给以自行车产业为典型的实体经济加码了新动能。

  二、聚焦富民,民心所盼,擘画“丰年乐业,少长咸集”的祥和图。如果说自行车市场是城市管理中的普惠民生工程之一,那么江苏正从制度改革入手,破解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城市管理等多领域民生难题,细化出台了33条“富民”政策,涉及创业富民、就业富民、救助富民,公共服务富民,有力撬动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支点,立足源头谋划民生福祉。

  三、高水平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擘画“强富美高,生态宜居”的新蓝图。如果说自行车环保出行契合五大发展理念中绿色的一环,那么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正是习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整体定位。改革开放40年,江苏坚定不移的建设经济 “强”省,以百姓“富”作为检验发展的直接标准,以环境“美”彰显生态理念,让诗画美景绘就江苏大地,以社会文明程度“高”提升江苏软实力,使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交相辉映。

  展望未来,自行车的后世也许“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然而随着开放大门越敞越大,这一改革开放的参与者会在新的坐标系遇见全新的自己,更会见证“再出发”的江苏唱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