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的热烈氛围中,一场综合多元的艺术盛典于2022年国庆期间拉开帷幕。“新时代颂”2022江苏美术摄影主题联展是一次高规格、高规模、高水平的视觉盛宴,全省美术摄影工作者积极参与,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主题性无疑是“新时代颂”最为鲜明的特征与能指。展览全面展现新时代的巨大成就,内容广泛覆盖城乡新貌、文明风尚、绿水青山、英模人物……以生动的视觉形象展示江苏是创新之省、开放之省、人文之省、生态之省、宜居之省、善治之省。
新时代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表征,是通过主题性美术创作和现实题材美术创作,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这十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抗击新冠疫情等重大纪念日、重要事件,江苏组织过《祖国礼赞》《小康颂》《同心战疫》《百年江苏》等主题性展览,与上述展览相比,“新时代颂”在组织工作上更为成熟、细致,在艺术上显示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喜人成果。
从作者阵容上来看,周京新、徐惠泉、陆庆龙等美协主席团的名家们倾力参加,詹勇、王顾宇等在全国获奖的青年翘楚位在其中,然而更多的是基层艺术家的参与,出现了许多新的面孔。基层艺术家深入发掘本地题材的内涵,发挥了基层创作者对新时代成就独特视角的优势。
从艺术种类上来看,联展囊括了中国画、油画、水彩(粉)画、版画、壁画、漆画、插画、素描、速写、剪纸、儿童画、农民画、雕塑、装置、摄影、影像、动漫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同属于视觉艺术,济济于美术馆,统一于共同的主题精神和美学指向,打破了以往展览的窠臼,让展陈丰富而悦目。
从活动规模上来看,展览的主要展区在我省最高专业艺术展览机构江苏省美术馆、江苏现代美术馆,600余件作品布满了展厅,另省内100家左右场馆同期开展。主展场与各设区市美术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有条件的公共文化空间、公共服务空间、商业综合空间等分展场形成联动。
当然,我们评价一个展览、尤其是带有主题使命的展览,不是以体量、规模来取胜,在艺术上必须要得到公众的认可。
在美术部分,中国画是这次展览中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成果也相对拔萃。如周京新《现代化养猪场》运用他“水墨雕塑”的独家语言,勾画出猪憨态可掬的形象,构思非常新颖而且有趣味。王法的《通途》从正面观看路桥,采取了一点透视方法,形成对称构图,桥面拉索的线条灭于一点,具有抽象美。古强、古晓雨合作的《力量之源》用水墨画出燃气机轮的质感,机械管道的横竖交织形成图式美。对于中国画,海底世界是个颇具挑战性的命题,王顾宇的《深海逐梦》画出了水底的波光与深䆳,让我不禁赞叹青年画家的巧思妙技。
张兴来的《江海交汇》、郭鑫的《三台盛境》、李晓东的《荷兰花海》等作品使用了三远法,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在此显示出优势,能将想表达的景观尽数收入画面。这不禁让人想到“新金陵画派”的创作方式,将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完美地、科学地、个性化地运用到表现新时代建设发展与人民美好生活中,突破了旧笔墨的束缚,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新笔墨,再次证明了中国画具有永恒的魅力和活力。
其他各画种都紧紧围绕展览主题拿出了精彩作品。油画、水彩(粉)画本源自西方,雕塑、版画家所受的也是西方造型语言的艺术教育。在“新时代颂”展览里,上述画种在时代特色、民族特色、江苏特色上做出了有益的实践,显示了江苏作者的创作实力。
当我看到农民画作品时,不禁有惊艳之感。热烈的情绪,明丽的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大胆的想象,值得在美术殿堂获得一席之位。农民画作者都是些默默无闻的、与职业艺术圈没有关系的人,他们的作品具有原生艺术的自发与强烈创造性的特征,与专业艺术家相比有其独到之处,应该得到肯定和展示。
摄影家们运用绚烂光影将对新时代的赞美、对美好家园和生活的热爱定格成像,涵盖了新闻摄影、肖像摄影、风光摄影、舞台摄影等分类,广涉工农业、科技文教卫等各行各业。后备箱经济、电商小镇等新业态出现在观众面前,突显了摄影家捕捉生活的敏锐性。李中水上森林的翡翠绿、灌云伊甸园的梦幻粉等美仑美奂,反映了摄影家高超的光影技巧。如今无人机拍摄已经普及,大量航拍片子不仅能以俯瞰的视角表现出城乡建设的恢宏成就,而且在构图上、色彩上更具有视觉冲击力。许多作品以画意入镜,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如许益民拍摄的江南民居,使我想到吴冠中的水墨画;曹政拍摄的常泰大桥建设工地,宛若一幅精美的水印版画。
在古今中外艺术史中,主题性创作一直存在并占有主流地位。唐代《步辇图》、宋代《清明上河图》等,欧洲的宗教画、历史画,都记录了当时的重大事件、描画了政治宗教人物、留下了社会风俗面貌。西晋时期的陆机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用图像演绎的主题相对于“口号”表达更具有形象性、感染力。“新时代颂”展览中的作品站得稳、存得住,将流传下来成为这个时代的生动注解。
主题性作品自诞生之日起就有政府或社会团体针对特定内容命题、组织艺术家创作的背景。法国皇帝拿破仑请雅克-路易•大卫绘制了《拿破仑加冕》,中央美院董希文创作了《开国大典》。上世纪60年代,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江苏国画工作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跨越六省的二万三千里写生,创作一批反映新社会主义建设的经典作品,举办了《山河新貌》晋京画展,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如今60年过去了,“新时代颂”让我联想到江苏美术界前辈的壮举。“新时代颂”展览以其作者之众、作品之多、规模之大,充分展现出新时代十年中国之进、江苏之美的划时代巨变和历史性跨越,在我省主题性文艺创作上写下新的篇章。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江苏艺术家们立足大地,面向未来发展,自觉深入生活,热忱讴歌人民,从思想认识到艺术追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聚焦建设成就、体现时代高度、凝聚艺术智慧的佳作,通过丰富的视觉形象,擘画出新时代的“山河新貌”。(李慧 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