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 》(2023年11月08日 第 18 版)
抓住机遇、用好优势,不断复制中国高铁的成功经验,培育更多高端制造新名片,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到强、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10月17日,东南亚第一条高速铁路——印尼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是中国高铁第一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出海”。同一天,中国中车获得塞尔维亚客户订单,中国高速动车组首次出口欧洲,成绩令人振奋。
从“赶超”到“领跑”,短短十余年,中国高铁迈上一个大台阶,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这其中重要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善用制度优势、市场优势、人才优势等独特优势,持之以恒推动产业升级。
善用制度优势,握指成拳、合力攻坚。高端装备工艺复杂、零部件种类庞大,涉及上下游许多环节。像一列“复兴号”高速列车,有50多万个零部件,10万多个接线点,5.6万个数据确认项点。实现技术突破、产业升级,单靠一家乃至几家企业都很难完成。中国高铁的成功,依靠的正是相关部门、科研院校、广大企业等各方面的同向发力、共同努力。例如,动车组空气动力学的研发过程中,各方快速达成共识,政府部门快速审批,7天就签署协议,中国科学院院士牵头、三所高校联合攻关、半年便拿出研究成果。两个月后,研究成果即用于新品。今后,更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充分调动产学研政等各方力量,加快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升级还将接续取得更大进步。
善用市场优势,以用促研,快速形成规模效益。产品实现突破,产业发展壮大,重要环节之一就是交由市场检验。中国高铁的成功,背后有着全球最大潜力市场的强力支撑。全球运营速度最高的高铁、全球首条穿越高寒季节性冻土地区的高铁、全球首条热带环岛高铁……我国广阔的市场空间、复杂的地质地貌,为中国高铁提供了宝贵的“练兵场”。如今,我国已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在各种气候环境和复杂地质条件下建设运营高速铁路的国家,高铁“出海”有了充足底气。今后,运用好市场规模巨大这一独特优势,更多先进技术将加快成长,更多优质企业将脱颖而出,推动产业水平持续提升。
善用人才优势,以高素质人才创新活力的竞相迸发支撑创新成果接连涌现。近年来,我国的人口红利正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上升到14年,科研人才数量稳居全球首位,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日益壮大。中国高铁的成功,背后同样凝结着许许多多高素质人才的辛劳付出:“大国工匠”管益辉,带领团队进行了上千次的攻关与试验,发明了铸钢分体式轴箱体,为中国高铁换上了国产“膝盖”,确保高铁跑得快、跑得稳;高级工程师刘贞,一心扑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底层核心技术的自主化攻关工作,打造高铁列车“中枢神经”,确保高铁跑得安全……展望未来,立足人才优势,综合采取创新研发机制、改革薪酬制度、加强技能培训等一系列举措,让高素质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工作积极性得到更好激发,就能为产业升级注入源源动力。
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让我们抓住机遇、用好优势,不断复制中国高铁的成功经验,培育更多高端制造新名片,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到强、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