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关注青少年的“心理洼地”
2023-10-25 10:16:00  来源:工人日报  
1
听新闻

据《中国日报》10月23日报道,日前,一个有关青少年心理安全的论坛在云南昆明举行。一名与会专家提供的《关于青少年心理焦虑、抑郁的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在影响青少年焦虑(抑郁)的各种因素中,选择最多的为“升学压力”,占比为54.66%;其次为“父母期望”,占比43.55%;“学校考试评比”,占比39.97%;选择“教师言行”“人际交往”与“成长困惑”的人数相对平均,占比在20%左右。

近年来,由青少年心理问题导致的社会问题乃至悲剧已然不少。处于成长关键阶段的青少年,其心理状态、诉求是什么,多数家长可能并不真的了解。不少人或许确实对心理健康没有太多概念,因此不懂得与孩子沟通交流,但也有不少人对心理健康不以为意,将孩子的心理危机或心理问题视为“矫情”“打得不够”“就是惯的”。这其实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成长环境对塑造性格的影响力。

有心理专家曾试图解释现在的孩子们为何感到孤独、为何时常焦虑:过去人多有兄弟姐妹、玩伴,相处打闹中自然地学会了理解、磨合、包容和适应,而现在的孩子多生长在互联网拟态环境中,与现实中的人缺少交流、碰撞和融入。

从问卷调查的数据看,影响青少年焦虑(抑郁)的主要因素是升学压力和家长期望。孩子们接受问卷调查并愿意表达、说出问题,其实是一种信号,是在向家长、老师、社会释放“想要被理解”的信号。比如,很多家长“只问孩子飞得高不高,却不关心飞得累不累”,一些家长习惯用“别人家的孩子”来作对比,这些都容易让孩子产生叛逆心理,进而有所反弹。

近年来关注和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压力问题,逐渐引起各方重视。“双减”政策落地,在各地初见成效。今年4月,《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发布,其中要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完善心理预警干预,及早发现学生严重心理健康问题……

着眼未来,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除了家长们观念的与时俱进外,在教育层面更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育和各种活动课中,配齐心理健康教师,规范心理健康监测,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预防心理问题科普,推广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经验做法。

孩子们渴望被理解、被听见,而不是被驱使,多关注孩子们的“心理洼地”,多一些平视与拥抱,少一些说教和命令,期待更多的人能有这样的理性和认知。(嘉湖)

标签:
责编:国亚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