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 》(2023年10月10日 第 05 版)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事实证明,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系列评论,梳理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编者
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肯尼亚有了第一条现代化铁路,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白俄罗斯有了自己的轿车制造业,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重焕生机,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再创辉煌,哈萨克斯坦的小麦卖到了东南亚,中老铁路让东南亚水果有了更便捷出口通道……世界经济版图上,没有哪个倡议能像共建“一带一路”这样,带来如此巨大的改变,凝聚如此广泛的民心。
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由此开启国际合作的崭新篇章。这个倡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数据显示,2013年到2022年,我国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截至2022年底,我国企业在共建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实践充分表明,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突出发展视角,是合民心、顺潮流的好事。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难题,追根溯源都与发展鸿沟、发展赤字有关。全球范围看,发展领域仍面临巨大融资缺口,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任重道远。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曾经是“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如今“一带一路”建设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迄今已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打造了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梦想串联起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拉紧互联互通纽带,释放增长动力,实现市场对接,推动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丰富了填补发展赤字、增进各国民生福祉的现实路径。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携手打造开放合作平台,为各国合作发展提供新动力。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为共建国家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清洁、高效、质优的绿色能源项目点亮共建国家未来发展之路,减贫、农业技术、职业教育等民生领域一个个接地气的项目有效提高共建国家人民生活水平……十年光阴荏苒,各方积极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构建起全方位、复合型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从中欧班列到西部陆海新通道,从中巴经济走廊到产业园区合作,一个辐射全球各大陆、连接世界各大洋的互利合作网已初步形成。“一带一路”开创了国际发展合作新模式,让更多国家和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应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
义谓天下合宜之理,道谓天下通行之路。习近平主席强调:“‘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能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新空间、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携手做大互利共赢的“蛋糕”,在国际社会共同愿景和普遍共识基础上,持续推进政策沟通对接以及务实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由各方平等协商、责任共担、共同受益;支持开放、廉洁、绿色发展,反对保护主义,努力建设风清气正、环境友好的新时代丝绸之路;践行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理念,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理念不断丰富,让各国互联互通更加有效,经济增长更加强劲,国际合作更加密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今年是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中方将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各方参加论坛活动,共同把这条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铺得更宽更远。”弘扬伙伴精神,不忘合作初心,引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向前发展,必能铺就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绘就绿色发展的亮丽画卷,书写国家互利共赢、人民相知相亲、文明互学互鉴的丝路时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