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建好青年人才培养“软环境”
2023-09-28 09:53:00  来源:经济日报  
1
听新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人才,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对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和培养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举措。青年科研人才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科研环境的坚实支撑,更需要“软环境”的支持。

当前,我国科研机构的科研设施与设备、科研经费等“硬环境”普遍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提升。而科技政策、科研管理与保障机制、科研文化氛围等“软环境”也格外受关注。环境是人才成长的土壤,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中,要重视发挥“软环境”的“硬效能”。

一些地方和科研机构在软环境建设中还存在不少现实问题。“软环境”存在的问题,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科研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影响科研产出成效。更重要的是,“软环境”不好,会使科研人才产生“生活焦虑”和“职业倦怠”的心理状态,削弱科研积极性。大家喜欢用“筑巢引凤”来形容环境与人才引进的关系。如果说“筑巢”是青年人才成长的现实条件,那么,建好“软环境”就是要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建设青年人才发展的良好生态。生态好了,才更有利于青年人才安心科研,刻苦攻关。

“软环境”要有柔性培养机制。《若干措施》明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才能建设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才能涌现出更多堪当大任的青年科技人才。全社会需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科研软环境。青年人才的成长不能按图索骥,甚至难以准确地画出“路线图”,更不可能一帆风顺。要让培养机制多一些“柔性”,允许青年人才在创新中失误,在攻关中失败。

切合实际的人才选拔机制是“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选拔制度本身成为“伯乐”,才能源源不断选拔出“千里马”。一个好的选拔机制,既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又要根据各个专业实际情况体现其特殊性。公平公正体现不是简单化地搞制度一刀切,应该根据各个专业的特殊性来实事求是制定人才评价标准。《若干措施》要求,要提升科研单位人才自主评价能力。合理设置机构评价标准,不把论文数量和人才称号作为机构评价指标,避免层层分解为青年科技人才的考核评价指标。这都是对选拔评价机制的具体要求。营造出唯才是用、求贤若渴的“软环境”,就不愁吸引不来青年人才,也就一定能激励青年人才不断创造新业绩。

“软环境”建设的重要目标是让青年人才“安心”。安心才能“安身”。这些年来,国家在人才培养尤其是青年人才培养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都是为了让青年人才“安心”。许多地方和科研机构在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也费尽心思,推出多项举措。各地要重视并创造条件帮助青年科技人才解决子女入托入学、住房等方面的困难。这从另一个角度强调,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不仅要关注科研工作本身,还得关注人才成长需要的社会条件。“软环境”建设要统筹推动和落实各项政策,让政策更有弹性,使青年科技人才都能安心工作,快乐生活。(郭峥 梁力军)

标签:
责编:国亚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