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林草局等11个部门联合开展的为期三个月的“2023清风行动”取得显著成效。今年3月至6月行动期间,共查办野生动植物案件1.4万余起,严厉打击了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巩固了禁止非法野生动植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成果。
云南北上南归的“短鼻家族”亚洲象群再添新丁,中华穿山甲野外种群数量正在恢复,野生华盖木经过抢救性保护摆脱了灭绝威胁……这是我国积极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的生动写照。当前,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但也存在着违法犯罪方式隐蔽、打击难度较大等诸多挑战。
非法贸易是野生动植物主要致危因素之一,仅次于栖息地丧失和被破坏。全面禁止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是严厉打击乱捕滥猎乱采滥食等行为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防范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的重大举措,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加强协作,不断强化立法、执法、司法、国际合作和宣传教育措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形势明显好转,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量显著下降。
为野生动植物保驾护航,需让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生物安全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颁布、修订了20多部生物多样性相关法律法规,覆盖野生动植物和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安全等领域。国家林草局牵头建立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包括27个成员单位,精准打击各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着力构建全覆盖的执法网络。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在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推动形成对违法犯罪强大震慑的同时,还要注重激发起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内生动力,提高社会各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自觉性。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时间节点举办主题科普等活动,邀请公众在生物多样性政策制定、信息公开与公益诉讼中积极参与、建言献策,不断营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让爱护野生动植物、抵制非法贸易、摒弃滥食陋习等蔚然成风。
为野生动植物筑牢保护屏障,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各地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抓好责任落实,加强信息共享,强化执法协作,保持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高压态势;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凝聚起全社会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共识;坚定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义务,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社会交流合作,科学、务实采取积极行动,为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发挥更大作用。
万物相形而生,众生互惠而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多措并举,久久为功,不断提高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能力,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必将渐行渐近。(董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