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确保所有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特别行政区本地法律等规范性文件不违反宪法法律,才能有效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利。
据《法治日报》近日报道,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研究出台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进一步健全备案审查制度体系,提高全面落实“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水平。有业界人士将这一决定视为“小备案审查法”,认为这是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备案审查工作积累的实践经验、构建更加完善的备案审查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
对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司法解释、特别行政区本地法律等规范性文件开展备案审查,是宪法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行宪法法律监督职责的一项重要工作。
“备案审查”四个字听起来专业,其实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到收容教育制度的废除,小到推动改变个别地方不合理停车收费规定,可以说,“规范性文件在哪里,备案审查就跟到哪里”。近年来,广受关注的“人身损害赔偿同命不同价”“夫妻共同债务”等问题的解决,都是备案审查工作取得的成果。统计显示,从2012年至2022年的十年间,该项制度的功效充分显现,累计推动、督促相关制定机关修改、废止各类规范性文件2万余件。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一些规范性文件的修改、废止来自普通公民的“撬动”,推动“同命不同价”规定的改变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2020年有公民提出审查建议,认为城乡居民人身损害赔偿中,计算标准不同会导致案件审理出现不公平现象,与宪法有关精神不一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研究后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城乡居民人身损害赔偿计算标准的差异应当逐步改变和取消;建议制定机关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适时修改、完善有关司法解释,统一城乡居民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有关司法解释经修改后自2022年5月1日起实施,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以及被扶养人生活费统一采用城镇居民标准计算,从此“同命不同价”成为历史。
这些对普通人生活影响巨大的规则的改变,凸显出备案审查工作努力实现“有错必纠”的制度功效,即对于发现存在违宪违法问题的规范性文件,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制定机关及时修改或者废止,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治统一。
目前,备案审查工作的主要制度规范是出台于2019年的《法规、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工作办法》。此后,2022年3月《地方组织法》修改,将“听取和审议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增列为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法定职权。同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修改,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增列为常委会全体会议定期听取的报告。2023年3月,《立法法》完成修改,其中多处涉及备案审查制度。随着相关法律的修改逐步展开、扎实推进,备案审查法律制度已经需要专题法律化、集成法律化,可以说,出台决定的时机已经成熟。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确保所有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特别行政区本地法律等规范性文件不违反宪法法律,才能有效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利。因此,“小备案审查法”的起草、完成,对进一步促进备案审查工作提质增效的作用,值得我们共同期待。(本报评论员 张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