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06日 第06 版)
监管持续发力、企业落实义务、家校引导陪伴,有助于形成预防网络游戏沉迷的合力,共同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网络游戏互动性、沉浸性、仿真性更强,对未成年人具有很强吸引力。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容易沉迷网络游戏、产生依赖。正因如此,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加强监管要有据可依。为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国家新闻出版署在2021年8月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间、加大检查频次和力度、强化企业监管,同时重申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这一举措,旨在推动防沉迷工作从严从紧,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如今两年多时间过去,有关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家长认可现阶段防沉迷工作成效。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发布的相关报告指出,未成年人游戏总时长、月活跃用户数、消费流水等数据,都已有较大幅度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游戏行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下一步,应在既有的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基础上,坚持多方共治、多措并举,不断筑牢未成年人保护的“防火墙”。
网络游戏沉迷是社会性问题,防沉迷工作是系统性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缺失,防沉迷的保护系统就容易被打破,各方面努力就可能白费。比如,网络游戏黑灰产业链的危害不容小觑。现实中,有不法商家通过租号、帮充值等方式,引诱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监管。聚焦突出问题、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斩断黑灰产业链,防沉迷系统才不会形同虚设,网络游戏领域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才能更好实现全覆盖、无死角的目标。
做好未成年人防沉迷工作,需要各方面持续用劲、凝聚合力。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应始终把防沉迷作为游戏管理的重中之重,严格防沉迷管理的制度和执行。游戏企业和平台是防沉迷工作的主体,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决落实防沉迷工作各项要求,做到不变通、不走样。同时,应推动家校协同发力,确保广大家长、老师更好履行监护教育职责,加强关爱陪护和约束规范,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用网习惯。监管持续发力、企业落实义务、家校引导陪伴,有助于形成预防网络游戏沉迷的合力,共同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当下的未成年人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较之以往更有条件、更有机会、更有能力接触网络,在网络空间中十分活跃。我国未成年网民数量已超过1.9亿,要在引导未成年人文明用网、科学上网、健康上网上发力,不断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实践告诉我们,推动防沉迷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必须站在塑造网络新风、净化网络空间的高度,为未成年人学习、社交、娱乐提供丰富而安全的网络场景,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进一步完善法律、变革技术、提升素养,必能让未成年人的网络空间更加天朗气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