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12万人——这是出现在教育部等10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中的两个醒目的数字。
《计划》着眼于搭建国家层面老有所为平台,挖掘退休教师资源优势,发挥其有益补充、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计划》明确,经过3年左右时间,全国银龄教师队伍总量应达12万人左右,银龄教师服务各级各类教育的工作体系基本健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银龄教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数字化赋能银龄教师工作水平不断增强,开放灵活的线上线下支教方式不断完善。
银龄教师行动计划并非平地起高楼,老年知识分子在各个领域老有所为的实践已持续多年。早在2003年,为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全国老龄委就曾组织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农业科技等方面的老专家、老教授,启动了援助西部的老年志愿行动——银龄行动,成为老年知识分子老有所为的一面旗帜。2021年推出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也提出,要发展壮大老年志愿者队伍,组建老专家科普报告团,在社区、农村以及青少年科普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近来时常被提起的“能人返乡”政策,意图也在于鼓励退休干部、退休教师、退休医生、退休技术人员、退役军人等回乡定居,当好产业发展指导员、村级事务监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村庄建设智囊员,把技术、信息、知识带回家乡,弥补乡村人才的空心化,推动社会资本进入乡村,实现与乡村资源的再结合。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必然带来各方面压力,但庞大的老年群体也是亟待开发的人力资源富矿。据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退休老年知识分子达1929.2万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509万人,约占26%。组织其中一部分有意愿、有能力的老年人,让他们以知识、技能、经验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既有利于盘活人力资源,化解因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又有利于他们自身获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继续从社会生活中获取个体成就感。
参与各类银龄计划的老年知识分子,不仅是国家发展的贡献者,也是社会发展成果的见证者与受益者。他们对国家、社会有着高度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责任感与使命感。老树春深更著花,请他们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专业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同时再次开掘自身的价值、再次找到社会归属,是一种双向奔赴,更是一个社会化挑战为机遇的方法所在。以银龄优势破解银发难题,还有更多的思路可以继续探索。
(作者:张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