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长约1500米,街区面积约0.4平方公里,140余家店铺与居民区交错杂居……在上海,有一个叫作武康路—安福路的历史风貌街区,近年来成为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
历经百年沉淀的历史文化风貌,是不可复制再生的独特空间,这与本土新消费品牌形成了奇妙的共振效应,年轻人纷纷在最古典的房子里体验着最新潮的文化消费。上海武康路—安福路历史风貌区所引发的文旅消费热潮是一个生动具体的典型案例——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存,为我们剖析人文经济的时代内涵提供了鲜活的上海实践。
从人文经济的构建来看,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是其两种殊途同归的发展路径,其显著特征一定是两者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而不是单向突进、彼此割裂。考察从传统中国到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就是因为不同时期人文经济的高度发达推动和积淀而形成的。
武康路—安福路历史风貌区的“网红”打卡效应没有止于昙花一现,而是在不断焕新升级中保持了旺盛的生长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韧性,究其内在动力,关键是在深入坚持“第二个结合”的前提下,实现了新时代海派文化的传承创新及其在经济社会层面的现代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生活世界和普遍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文化主体性得以确立和巩固的根与魂,从大历史的角度,更是经济永续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武康路—安福路是海派文化形态非常集中的区域,在现代与传统的时空穿越之中,面对从历史中走来的“人物”、建筑、街道,这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主体性确立的绝佳场景。置身于上海国际大都市的中心城区,无论是在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有一种强烈的文化认同,通过对海派文化的沉浸式体验,经由丰富的文化消费活动,获得了精神层面的文化身份建构。相比生活型旅游消费,场景化文化体验显然是一个极大的提升。
0.4平方公里的历史街区,却有2万人次日均流量和上亿元的年度税收,这对于文旅消费来说,无疑是一个“爆点”。武康路—安福路的文旅消费从优秀文化资源的开发中汇聚了充分的养料,转化为创新的动能,推动了众多文旅IP的培育和国潮品牌的孵化。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经济发展对人文资源的损伤,而是人文资源在新形势新语境之下的传承和丰富。近年来,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所形成的数个爆款文化产品,不仅大大提升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区域优秀文化的传播,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人文经济本质是在文化和经济的融合发展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武康路—安福路在街区更新过程中,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大理念,以高品质的文旅服务和文旅产品不断满足市民和游客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消费新需求,打造了都市型文旅消费的新模式。在寻常而又陌生的街道中,年轻人与传统文化频频相遇,重新感受到海派文化的魅力与活力,提升文化自信、厚积文化底蕴,又何尝不是“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从文化产业的最初勃兴、到文化创意产业支柱地位的形成,再到当前人文经济对“第二个结合”的全面实践,经济、文化与“人”,最终在交融当中实现共生共赢。
(作者:郑崇选,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