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森《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17日 第05 版)
占地面积仅0.7平方米的智能椭圆机,设计时尚、风格独特的滑板与陆地冲浪板,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于一身的智慧化体育公园……前不久,2023年(第四十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在福建厦门举办。产品科技足、服务创意多、展会人气旺,折射出我国体育消费的升级趋势与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体育产业不断创新消费场景,更好满足了群众多样化需求,也为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数据显示,我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已超4亿。在全民健身的带动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体育消费市场之一。当前我国体育消费规模约1.5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2.8万亿元。持续火热的体育消费,正成为消费市场的新亮点。
面对消费新需求,体育产业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人们的体育消费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面对这一新趋势、新变化,体育品牌只有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加快创新步伐,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升级,才能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更好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要通过创新不断完善产品功能,提升用户体验。比如,在跳绳中加入智能芯片,同时通过外观设计形成绚丽的视觉效果,就能吸引更多人参与跳绳这项运动。碳纤维打造的自行车受追捧、注重“精细化”锻炼的新型健身器械走红等案例也证明,只有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在新材料新工艺新功能上不断实现新突破,才能不断开拓新市场。
体育品牌往往直接面向消费者,其创新必须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让消费者参与产品创新,是一种有益探索。例如,国货品牌鸿星尔克此前正式发布了“共创中国跑者”品牌战略,从产品设计等多个方面开放共创平台,在研发过程中吸纳专业跑者和跑步爱好者对跑鞋的意见建议,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更专业化、多元化、科学化的产品。同时,不断完善跑者服务体系,在提供更具科技“硬实力”产品的同时提升服务“软实力”,努力打造更适合国人的运动产品。瞄准消费者使用需求精准发力,激发企业创新潜能,有助于实现扩大品牌影响力和更好惠及消费者的双赢。
当前,在促进群众体育消费、提升体育场地设施水平等产业政策带动下,我国本土体育品牌迅速崛起,体育产业发展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展望未来,在产品科技创新、销售渠道改革、服务升级、拓展品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协同发力,体育品牌与用户加强交互,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进一步融合,群众不断升级的体育健身需求必将得到更好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