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是第76个世界红十字日。国际红十字运动起源于战争救护,以保护人的生命健康为宗旨,秉持着不存歧视的人道思想,致力于保证人类尊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与合作。其所蕴含的红十字精神以“人道、博爱、奉献”为根本内涵,凝结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在我国医疗卫生领域,曾经涌现出大量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功勋模范。青蒿济世始终矢志报国,“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手中的小小草木,为全球抗疟事业带来生命与希望的绿色;步履蹒跚只为多赢一秒,“人民英雄”张定宇身患绝症的身躯,为新冠患者撑起了希望的天空;倾注一生做出一粒糖丸,“人民科学家”顾方舟带头与同事以身试药,用无私奉献让几代中国人远离小儿麻痹噩梦;“一息尚存,绝不放弃”,“七一勋章”获得者辛育龄珍重与白求恩的革命情谊,始终坚守临床一线,实现胸外科领域多个“从0到1”的突破……在功勋模范的身上,体现着大爱无疆的广阔胸怀,凝结着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闪耀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对人的价值和生命的高度尊重,凝结成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的高尚情操,外化为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善意之举,共同彰显出大爱无疆的人道主义精神。
人道主义事业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红十字精神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自古以来,我国都有着深厚的人道主义传统,“民为邦本”“博爱之谓仁”“仁民爱物”等所体现的“仁爱”“贵生”“利民”等思想,共同铸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人道主义底色。放眼当下,我国高度重视和支持红十字事业,积极参与国际重大灾害救援,通过开展医疗急救、大病患儿人道救助等重点项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疫情期间,中国红十字会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等国派出志愿专家团队,来自中国的抗疫援助惠及世界150多个国家;“一带一路”大病患儿人道救助行动,让300多名阿富汗、蒙古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重获生机;自1963年起的60年来,我国累计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人次,中国医疗队的足迹遍及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红十字会为代表的中国人道主义组织,正不断为国际人道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一个个救死扶伤的身影,传递着珍视生命、热爱和平的至诚心声,体现了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大国担当,更为推动人类全球协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价值基石。
“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更需要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人道主义精神,厚植崇德向善、守望相助的博爱情怀,以造福全人类为己任,并为之不懈奋斗。未来,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广泛传播红十字精神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追求,结合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弘扬正能量、引领新风尚。新时代新征程上,让我们为保护生命健康、保障人类尊严、促进世界和平进步而不懈奋进。
(作者:王禹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