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 》(2023年02月28日 第 05 版)
划定主体功能区是为了高质量发展、差异化发展、协同化发展。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重点是健全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
从黄浦江畔到雪域高原,从温婉水乡到壮美三峡,从徽派村落到藏式碉房,从良渚古城到三星堆遗址……打开中国地图,有一条与北纬30度线大致重合的318国道。这条许多人眼中的“中国最美景观大道”,近年来之所以蜚声海内外,原因就在于它串联起丰富多彩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记录下城市化地区的流光溢彩、农产品主产区的繁华富庶、生态功能区的瑰丽惊艳。
国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定尺度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其中必有一种是主体功能。搞好国土空间规划、建设主体功能区,是实现国土科学开发、合理利用、严格保护的重要前提。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个,约占陆域国土面积18%,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作出部署,提出“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筑牢国家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指明了行动方向。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尊重自然、因地制宜谋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主体功能区战略为国土开发绘制了“路线图”。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差别化的区域环境与发展政策,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助于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主体功能区战略也为国土开发强度架设了“天花板”。要坚持保护优先、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在保护生态系统整体性、安全性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划定主体功能区是为了高质量发展、差异化发展、协同化发展。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重点是健全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比如,城市化地区要加强城中村、棚户区等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和环境综合整治,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治理精细化水平;农产品主产区要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高标准农田建设,严守耕地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确保守得住粮食安全、留得住青山绿水;生态功能区要把发展重点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上,努力实现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确保补偿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下一步,还要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划分政策单元,对重点开发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能源资源富集地区等制定差异化政策,分类精准施策。继续发挥好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才能不断提升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
当前,我国第一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编制完成,“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形成,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关键是严格制度执行、发挥制度效用,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精准落地。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贯彻落实,以历史耐心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努力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我们的家园必将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