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纲要》指出,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着力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消费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并非脱离大的社会环境而孤立存在。居民消费意愿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具有可塑性:既可以消费,也可以不消费;既可以提前消费,也可以延后消费。抛开个人偏好的影响,在社会范围内,损害消费者利益、引发消费者反感、增加消费者顾虑等情况的存在,会影响消费者购买欲望,造成消费行为减少。通过消除上述外部因素,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消费环境,将进一步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消费体验,为消费升级奠定基础。
消费者体验是繁杂而具体的,以往的消费经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后续抉择。卡里钱没用完,店家跑路了;买了视频网站会员,使用时得知想看的节目必须再花钱升级权限;购买商品或服务,甚至只是做了咨询,源源不断的推销电话就接踵而来……凡此种种,都会影响消费者的感受乃至后续行为。试想,遭遇过一次预付卡店家跑路,消费者下次还会轻易购买吗?拒绝、犹豫恐怕在所难免,即便购买了也难以完全放心。这些拒绝、犹豫,反映在千千万万消费者身上,就是进行消费行为时的否定、延迟或者缩水,进而形成合力,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因此,消除消费过程中的种种负面现象,提升消费者体验,才能为居民消费“松绑”,让消费经历成为后续消费的牵引力,形成良性循环。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消费升级成为了社会共识。但是,消费升级不仅是一个概念,更应体现在社会生活当中,应该实实在在,看得到、能体验,而不是概念升级,更不应该仅仅是价格升级。在推进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另一方面也要创新更多个性化、多样性、多层次的供给,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近日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要求,增加优质服务供给,促进生活服务品质升级,特别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新型消费体验中心,开展多样化体验活动。升级消费服务,消费者的体验是关键。做好消费服务,让消费者拥有良好的体验,消费者自然愿意花“真金白银”,也才可能有更多的后续消费行为。
消费本身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黏性。我国拥有14亿人口超大市场,消费潜力巨大。做好消费服务,扎实推进消费升级,让消费发挥自身的能量,将增强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