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三体》《中国奇谭》《深海》等多部包含科幻、奇幻元素的国产影视作品成为春节前后的爆款,其中不凡的想象、精彩的视觉效果引发观众热议。缘何此类作品会集中涌现,这波热潮又能持续多久?问题的答案,仍要在现实中找寻。
涌现,得益于厚积薄发的积累。影视艺术是展现想象力的最为直观的方式之一,却高度依赖工业化体系的支持。多年以来,在相关部门、影视企业与一批批从业者的不懈努力下,影视领域技术研发、人才培育等工作持续推进,为科幻、奇幻类作品更好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必要条件。如今,《流浪地球2》近90%特效由中国特效团队打造,影片中众多充满科幻感的实用装置、未来机械,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参与实景拍摄;《深海》为呈现中国特有的水墨动画意境,探索出独创的“粒子水墨”技术,令幻想世界“触手可及”。光影内外,属于中国人的科幻之旅、奇幻之梦越发异彩纷呈。
涌现,回应了大众的期待。科幻、奇幻类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既需要工业化硬实力的提升,也需要文化性软实力的支撑。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持续提高,让观众对此类作品的奇思妙想更加信服,对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的科幻、奇幻场景更具共鸣。登月探海、载人航天、量子计算,中国在相关技术领域全球领先,曾经的幻想已成身边的现实;传说演义、古韵新篇、国潮崛起,东方美学与中国智慧焕发新生,文化自信深入人心。通过充满想象力的影视艺术表达,大众得以超越时空与虚实,真切感受中国这片伟大土地蕴含的无限可能。
涌现,寄望于舞动想象之翼。然而作品也需要以人为本、以现实为基。毕竟,再优秀的影视技术,最终要服务于关于人的好故事。不以人为核心的创作,就会丧失意义;脱离现实基础的想象,必然毫无力量。纵观人类艺术史,优秀的作品往往能在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时,给予一代代受众直抵心灵的思考,并激发出更多超越时代的火花。被优秀作品点燃幻想火种的孩子,将成长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创作者、消费者,激活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更大潜力。
中国式幻想故事中,往往蕴含着互助团结、坚忍不拔、拼搏奋斗的精神特质。在创作时,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创新技术相结合,将中国智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视野相契合,令文艺作品既抵达大众心灵深处,也通向世界舞台、面向时代未来。
功成不在一时,贵在生生不息,我国影视工业化体系的建设过程殊为不易。客观上,我们在技术、市场等方面仍有不小进步空间。前路虽远,行则将至,郭帆、田晓鹏等热映作品的主创们正如他们的前辈那般,致力于通过探索积累经验、通过创新分享成果,承续前任之基、开拓未来之路。唯有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影视工业领域团结并进、开疆拓土,才能更好释放足以改变世界的想象力和创新力。而各行各业奋斗者们的点滴付出,既是让更多文艺作品变得精彩的坚实后盾,也是让更多中国梦想诞生、延续并成为现实的不竭动力。
(作者:覃皓珺,系文化评论人、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