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 》(2022年12月28日 第 06 版)
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自2020年1月20日我国开始实施严格的传染病甲类防控措施后,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因时因势决策、科学精准防控,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近三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切实加强对防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动态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14亿多人民同心抗疫、坚韧奉献,有效应对全球先后五波疫情流行冲击,成功避免了致病力相对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等在我国大范围流行传播,极大减少了重症和死亡,也为疫苗、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医疗等资源的准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国疫情流行和病亡数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实践充分证明,我国的疫情防控政策是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得到了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新冠病毒变异大方向是更低致病性、更趋向于上呼吸道感染和更短潜伏期。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为全球流行优势毒株,虽然感染人数多,但致病力较早期明显下降,所致疾病将逐步演化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同时经过近三年的抗疫,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拥有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特别是中药,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素养明显提升,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创造了条件。依法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是综合评估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我国防控工作等基础上作出的防控策略调整,体现了实事求是、主动作为、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政策,有助于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有助于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卫生需求,有助于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实施“乙类乙管”,绝不是放开不管,重点是强化服务和保障。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续流行,国内疫情总体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受各地人群流动性、人口密度、人群免疫水平等的差异,各地迎来疫情流行高峰时间会有所差别,未来一段时间各地将陆续面临疫情流行的压力。各地区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完善应对准备,调整防控措施,统一规则、分类指导、防范风险,确保平稳有序实施“乙类乙管”。要特别关注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的疫苗接种、个人防护和感染后的及时救治,最大限度减少重症和病亡,有力有序有效应对调整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实施“乙类乙管”,仍然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和配合。要继续坚持近三年来养成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高度重视做好个人防护。
面对疫情,信心比黄金更珍贵。回首近三年来,我们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的防控奇迹;展望疫情防控新阶段,我们相信曙光就在前面。坚持统一思想、科学防控、提振信心,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在守好保健康、防重症防线的同时,推动经济和社会秩序加快走向恢复,最终取得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